第十四章 帝国大业(三)(1 / 2)

加入书签

不过,农业问题远非一个土地这么简单。

新兴的华夏农民党在战争期间深入农村调研宣讲,倾听民情,功夫做得很是扎实,也早就摩拳擦掌要抓住国会复会的机会一显身手。土地问题上失了先,反倒被执政同盟弄出一个“五十亩免税”的方案,农民党自然不会甘拜下风。

一方面,农民党议员“留了活。”纷纷表示“内阁所言不无道理,但国家农户众多,如此分配无法兼顾,务必审慎从事”另一方面又甩出了另一个提案:农业保护。

华夏农民党议员彭海亮表示:“国家肇建十年,粮食价格变动不大。前清同光时期,100斤稻米价值二两银钱,几次战争期间虽有上涨,随即又有回落。自华夏五年之后,粮价逐年下跌,虽单产也有牟提升,若无先帝废无地少地农民之农税,改向大田土所有户和产业化农场征税,限制地租严禁高利贷,建农会,严惩设局坑赌,则普通农户生计生计实在困苦。”

“国家历次征战,我农家子弟踊跃从军,所向无前,成仁烈士不知凡几如今帝国以工商为强国之纲目,行保护工商之各项政策,又以社保体制保障工人后顾无忧,奈何置我贫苦农户于如此境地我等感念先帝功业,然贫苦农户之困苦也是实情。今土地之策,内阁之议我等虽有疑虑,但试行也无妨。但如此政策治标过缓,溶本尚需观察,而我农民应享之保障何来?”

“……………,以本人与党内多位同仁之见,农业乃我华夏立国之基,帝国当以立法提升农产品价格,以国家统一高价收购为上,再以更高价格统一销售,如此则农民之权益得以保障于进口农产品之竞争,可以高关税拒之,而我农产品之出口,国家当以补贴贴补之,而所费可于国家统购购销粮食之差价抵偿。如此两相得宜而城乡之民收入较高,又有社会保障,则此等粮价上涨虽有些许影响,谅也寻常。”彭海亮的提案顿时赢得农民党议员一阵附和,甚至很多经营田土的议员也很有些心动。

另一方面,工商业代表和其他城市知识分子大多不以为然:这不是胡来嘛!国家统购统销,这要消耗多少人力,中间又得有多少油水!连续几次反腐肃贪,政府那帮子肥丢丢的硕鼠清理了一批又一批,现在还要再变本加厉来这一套?

唐绍仪面带微笑,心中却是明镜一般。

农民党打的主意无非就是迎合乡村选民,尤其是未来大批的自耕农。这个选民基础,很可能会是未来〖中〗国数量上最为庞大的人群,甚至没有之一。虽然他们未必有信心能挑战复兴党的地位,但从中争取到一定数量的选票,从而在国家政坛上稳稳占住一定位置,还是大有希望的。

至于他们说的问题,唐绍仪很清楚原委。

说到根子上,农产品价格低迷,还是由于国家稳定,农民实际负担大大减轻,破产逃亡等情况基本消失,几大重要水系水利设施维护还算得力,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灾荒,而边疆省份开垦,农业科技进步,大批新型农具的引入,尤其是北方畜牧业发达和铁路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流动,都大大提升了粮食产量。

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国家人口死亡率还比较高,农产品产量增长的速度这些年远超过人口增速,而国外农产品市场上俄国,印度和美国都是粮食出口大国,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国家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和化肥,粮食产量暴增。再加上加拿大,澳洲和新西兰的农牧业这些年迅速增长,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的粮价总体上保持平稳,农民生活的改善主要靠了政府对中下层免税,严格禁止对中下层农户摊派,清理厘金卡子,高利贷盘录和设局坑赌之类的民间积弊,建立农会组织制衡乡绅宗社,而非主要依靠农产品涨价,甚至在1899-1903年,在连续丰收和境外农产品低价倾销转移危机的情况下出现了持续的农产品降价。

不过,唐绍仪长期位居中枢,尤其是曾经给郑鹰做过秘书,自然知道这里边的勾连关系。

农产品价格长期稳定,或者说不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人口转化。面对城市工商业快速发展,在政府宣传,学校教育,现身说法之下,面对农村生活的清贫,不但农村的次子三子大批进场,很多贫苦农户逐步也举家进城谋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