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 理塘寺(1 / 2)
理塘寺又名长青春科尔寺,长青春科尔在藏语中,寓意弥勒佛法轮,象征法轮常转、妙谛永存。
这座佛寺,是十六世纪后期,第三世**喇嘛索南嘉措开光所建,位于理塘县城城北山坡,至今历史久远,在当地极富盛名。
叶晴等人是在当天下午两点左右过来的,一进寺门,便能看到一群藏传佛教信徒手捏指印,顺时针绕着转经道缓慢而行,他们口中絮絮有语,念的都是藏传经文,虽然不懂个中意思,但这梵音袅袅听在耳中,还是能够感觉得到一股宁静祥和的气息,就笼罩在佛寺上方。
理塘寺的主体宫殿佛舍位于寺院最高处,拾级而上,给人以步步登天,极目云外,绝尘归神之感。这座主殿虽是后来重新修葺的,历时不久,但由于前来瞻仰叩礼的佛教信徒实在太多,云梯上的石阶早被磨得光滑如镜。
站在云梯之上,叶晴看到,刚才经过转经道的善男信女们,不断地从这里上上下下,前往佛舍祭拜大慈大悲南无阿弥陀佛,无论男女老幼,从他们脸上,都能清楚地看到相同的两个字,那就是虔诚。
没有丝毫矫揉造作,有的只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庄严与向往。
攀登完云梯,顺利进入主殿佛舍后,叶晴放眼望去,最早映入眼帘的,是墙面上那些独具风格的壁画,从大门到内壁,从主柱到横梁,稀世之美。布满了殿内所有细节角落。
这些壁画线条繁杂,变化多端,人物形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竖目圆睁。怒颜而视;有的朱唇微启,慈眉善目。
无一不把藏传佛教文化的独有的梦幻与深远展现得淋漓尽致。
“理塘寺壁画由来已久,大部分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在西藏五大名寺当中,算得上是赫赫有名的。”
徐子墨显然对藏族文化有过深入研究,边走着,还不忘边向众人讲解这座寺庙的典故及起源。
“这里每一幅画,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左边这幅‘东方华贵’,讲述的就是文成公主入藏和番的事情。中间这幅‘日月争辉’,描绘的则是大、小昭寺两大名寺落成的过程……”
“文成公主入藏?哪里哪里?”李薇冷不防插入一句,“我要看松赞干布!”
匡珍珍抬了抬下巴,指着她们右手边那一幅,道:“呐。这呢,老实说,我觉得很一般,画得还没阎立本的《步辇图》好看呢。”
“纳尼?松赞干布就长这样子啊?”李薇小脸顿时一垮,“古人诚然欺我,历史上不是老说他是大帅哥吗?怎么我看起来,还没徐大哥长得好看呢。”
“说谁?”
石磊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我知道了,你们是不是又在背后夸我长得好看?”
此话一出,两女同时选择了沉默。
徐子墨淡淡一笑。没有在那个话题上继续下去,他上前几步,领着众人往大殿正中位置走去。
主殿之内,除了那些壁画惊艳世人外,几处佛案之上,还供奉着各种类型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不同形态,对应不同蕴意。
如单手下垂以表接引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拈花而笑的南方婆娑世界如来佛、手持药杵的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以及燃灯古佛、弥勒佛、往生佛、未来佛等等。
法相庄严,让人乍眼望去,顿时杂念尽消,心生敬意。
藏民礼佛心诚,对于游客来访,寺内喇嘛的态度也表现得很是谦和,除了用手触摸佛像以及大声喧哗这两点严禁外,其余你想拍照或是近距离观看,这些就没明文规定。
“这里是理塘寺后山,山上那几排房子,都是寺内喇嘛的禅房,外人若想借宿,必须先让桑姆喇嘛点头,才有资格能够入住。”
穿过主殿佛舍,叶晴就看到了一处半封闭式的院落,徐子墨依旧充当着导游的角色,兴致勃勃地给众人讲解这个院落的来历。
“桑姆喇嘛是谁?”匡珍珍直白问道。
这回是石磊帮她解答:“桑姆喇嘛就是理塘寺的现任住持,为人谦卑祥和,对藏传佛学文化研究颇深,在当地很受藏民敬仰。”
李薇“哦”了一声,好奇地指着禅房前空地上的两座小塔问道:“那这个呢,又是什么?”
那是两座三米多高的塔形建筑,以紫铜镀金,塔身錾有各式花纹图案,其上还镶嵌着诸如子母绿、金刚石、珊瑚、玛瑙、珍珠、松耳石、琥珀、翡翠等各种珍宝,制作工艺精湛,别具匠心。
徐子墨介绍:“这是一、二世香根活佛的灵塔,算是理塘寺的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李薇睁大眼睛,“太夸张了吧,居然弄这么多奇珍异宝镶嵌在上面,难道那个什么桑姆喇嘛就不怕会被贼惦记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