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077章 闲云野鹤(1 / 2)
张宝的一席话,可算是语惊四座,人人无语,即使在座的女人都是些养尊处优,不知世事之人,可也未必不了解外面百姓的真正疾苦。
早从元朝末年,这天下各地就是饥荒天灾四起,百姓活不下去,只能纷纷跟着揭竿而起,经过各地起义军多年血战,各地村镇用十室九空来形容都不算为过了。
本朝太祖定鼎天下后,为了统治百姓,更是硬性划分了军户,农户,匠户等阶层,在开国初期此举确实奠定了快速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积极一面,但随着永乐皇帝的强势崛起,靖难之役虽说打的酣畅淋漓,但争霸天下的过程中,却是对忠于建文帝的军队和百姓杀戮的过于残暴,导致河北,山东,京城等地,由北向南,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基本成了彻彻底底的一片废墟,活人还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一。
后来为了补充当地百姓数量,朱棣更是下旨大规模迁徙,不但强制性的把各地百姓举家迁到河北和山东等地,更是从人烟密集的省份把人口迁徙到各地边远省份,这就埋下了日后大规模逃荒的种子。
这些年来,朱棣频频对外用兵,更是花费巨亿银两打造船队,开凿漕运,修建北平城等等一系列举动,无不导致天下百姓赋税加重,而各地的世代农户律法又过于苛刻,一家人交不上赋税,包括里长在内的十家农户都得跟着遭殃,动辄全体被罚没家财以用来缴税,或是干脆全都赶去做苦役,那十有八九是没法活着回来了。
而明朝又实行严格的户引政策,没有当地官府的合法手续,任何人都别想走出五十里地之外去,随意跑出去,那就是触犯了大明律,其罪可大可小,连出门访亲会友都得受到严厉限制,可想而知,举家迁徙到临近富裕省份的梦想,基本也就属于痴人做梦了。
交不起赋税吃不上饭,还不能跑到城里做工养家,就是土地房屋即使荒废了也不许你变卖,更不能投奔亲戚那可怎么办?还有最后一招,那就是举家给有功名在身的士子阶层当个庄户吧,也算是能勉强吃饱肚子,可问题是,此时可是明朝初年,先不说日后庞大囊肿的士子阶层和皇室贵族阶层还远未形成气候,问题是人家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哪还敢整村整村的收留你们,那可是犯了大罪!
最后实在是逼得百姓没了活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整村全体老少爷们,拖家带口的逃荒吧,当个黑户咱也认命了,就算是沿街乞讨也好过饿死不是,最后历史上就在永乐末年,无数村子变成了鬼蜮,天下乞丐蜂拥四起,算是严重动摇了明朝的统治根基。
而此时就是出现了类似苗头,还好因张灏这些年一直鼓动民间进行海外贸易,虽说成效不大,但起码能保障郑和的船队不在依赖朝廷供养,又接连规劝皇帝朱棣,几次下旨免去最严重州府的百姓多年积欠的农税,这才多少缓解了各地日渐尖锐的矛盾,可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户部一年的税收大减,闹的官员们动不动就哭爹喊娘,大喊哭穷了。
谁家没有几个穷亲戚?对于此等家长里短的琐事,在座的女人们都心知肚明,此时听到这位宝少爷一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贵族心态,可着实有些瞧不起他了,大丈夫就算不能兼济天下,可起码也得通达世事,不能做一个醉生梦死的草包蛀虫吧?就这一句话,张宝今日可算是彻底漏了底细,暴露出不学无术的一面。
芳宁公主朱智真马上神色不屑,冷笑道:“这话说反了吧?应该是某些人才是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这成天混迹在女人堆里,平日只知道看些野史杂书,那正经的四书五经却碰都不碰一下,更不去和外面的正经人交往,只知道和些下贱戏子还有纨绔子弟什么的混迹一处,这将来可如何是好?”
朱智真已经是很温婉的提醒兼讥讽张宝了,也是看在大家从小玩在一起,也是一心为了对方好,希望他能悬崖立马,日后好生用功读书,就算不出来为官,但起码也不会混混僵僵的度过一生。
谁知张宝摇头轻叹,却把她的一番金玉良言当成了耳旁风,只是神色依赖的盯着身侧的沐怜雪,好半响才憋出话来,悠然惋惜道:“本以为智真姑娘能是我的知己,唉,今日才算是明白,还是和外头那起子苟且专营之人一样,每日沉浸在凡尘俗世中,却不理解我只想遨游山林,做一个无所拘束的闲云野鹤,就算被你们误解又有何妨?看来只有姐姐才真正算是我的知己,懂得我的一番心意了。”
众人大哗,沐怜雪神色淡漠,看都没看他一眼,淡淡的道:“那就还请宝弟弟去找你那位知己姐姐吧,这里坐着的都是些凡尘中人,每天只关心茶米油盐的,哪还有那闲情雅致遨游山林间?连个肚子都填不饱,还有什么心情去潇潇洒洒。”
张宝一时被沐姐姐的话堵得满脸通红,免不了被其她人怜悯的目光瞧得浑身不自在,不禁恼羞成怒道:“想我们这种人的出身,哪一个不是一生富贵?何愁日后能贫困交加,姐姐你,却偏要拿这话来呛我,我知道如今你心变了,再不是往日那个怜我疼我的好姐姐,如今一心只知道记挂着灏哥哥,人家的一举一动都时时刻刻牵挂着你的心。可是,那些朝堂百姓间的烂事又有何可值得你惦记的?没了污了你那纯洁无暇的心灵,而变成一位浑浊不堪的俗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