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科举之议(2 / 2)
当那人退走之后,夏侯惮却是颇为不解道:“大人,何以如此高兴?”
曹扬了扬手中书信,大笑道:“是陈元龙送来书信,其会助本司空夺下邳!…”
这次众人听到,齐齐露出喜而郭嘉等人,则露出果然如此的神顿了一下,郭嘉便拱手道:“主公,有陈元龙当内应,下邪随手可得!嘉以为,主公先削弱吕布之力量,待得其与我军决战之时,就让陈元龙动手。到时吕布就无家可归了!”
曹重重地领首道:“众将听令,立即依计行事,不得有误!”
“诺!…”
颍川书院,激烈的辩论早已结束,不过颍川书院的学生们却没有就此放松,相反两派的人都加紧翻找典籍,希望从其中得到新的见解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竞争式学习,倒是很少出现,只是郑玄和张俭见到学子们都如此勤奋,也就没有阻止,反而抱着支持的态度。而颍川书院内部,也变成了三日一ia辩,十日一大辩,好几次陈泰和郭奕两个都差点打了起来。幸好蒋济等人比较冷静,按住他们罢了。
曹植倒是十分享受颍川书院的学习氛围,况且这里有郑玄和张俭两位大儒收藏的书籍,这里面不少都是他从未看过的孤本。因此,曹植在颍川书院,直接住了三个月有多。期间虽然也回过几次许昌城探望卞夫人她们,但停留的时间并不算长。
不过卞夫人见着曹植往颍川书院跑,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还十分支持。毕竟这总比曹植往其他地方跑更好,况且在颍川书院还有郑玄等大儒看着他,卞夫人也放心得紧。
住在颍川书院,曹植除了与一众学子jia谈接触之外,平日大都数时间都和郑玄、张俭两位大儒呆在一起。他们二人虽然被华院诊治过,但毕竟年事已高,也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故此有这等机会跟两位大儒学习,吸收他们的知识,曹植自然不会放过了。
跟着二人学习,曹植以前学习的不少问题,都得到解决。要知道曹植毕竟还年少,虽说有些见解独特,但基础还是欠缺火候,现在跟着二人,却是获益良多。郑玄讲的,主要都是道理、经学,而张俭跟郑玄,讲的就颇为不同。由于张俭早前出仕,从政经验丰富,因此曹植跟他学习,主要讨论的都是此政事。
曹植将一些政策和制度设想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张俭,而张俭亦乐于给予意见,并帮忙作出修改。这此东西,除了张俭之外”司马享、蒋济、郭奕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评时论政”本就是士人该做的事,这么一来曹植跟蒋济等人却是结下了不少jia情。
这天,偏厅之中,曹植正和郑玄、张俭两位大儒讨论问题。只听见张俭点头说道:“子建,你所提出的科举取士,的确不错。
然而科举取士只重才,而不重德。有才无德之人,若是重用,恐怕…………。
曹植闻言,笑了笑道:“元节公,我大汉以举孝廉出仕,在先汉时还好说,的确是孝廉有道。然而到了后汉,宦官、外戚轮番专政,世家实力又增强,孝廉抖是为某些人所把持,是不是真正的孝廉有道,这个就值得斟酌了!”
张俭对此,并没有否认,反而轻轻点头道:“子建所言亦是有理。举孝廉在后来的确已经不再公正,然而被举之士虽然无才,但在孝与廉上面,总归还是要ia心,一旦其行差踏错,就是万劫不复。相反,若按子建所言,科举取士,取有才之人为官,但是在孝与廉上面,怕就没有了抑制。子建爱说中庸,如此一来恐怕就失却了偏颇,不能做到中庸了!”
听到张俭所言,曹植当即沉默了。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对抗世家豪对官位的垄断之方法,最好就是科举。然而事实上,科举的确能做到。不过科举有没有弊端,毫无疑问,这是有的。
然而,后人普通认为,科举制这项制度并无问题,之所以有弊端,乃是因为八股取士之故。诚然,八股取士令科举制度僵化,培养不出人才反倒是养出了一大帮的书呆子。这问题与后世的高考十分相像,不过真要解决,方法还是很多的。
其中一样,就是多设考取的科目,既然是以才取士,那就不应该仅限儒学。道、墨、法等等其余诸子各家,以及工、商等都可以进行有限制的取录。除此之外,对儒学的考校,也可以多花样一点,诸如录取负责文学、祭祀等需要写漂亮文章的官位的,可以考诗赋:如若要录治国之才的,就可以策论、明经等多种一齐考。这样或许在科举上花费钱银很多,但教育乃是一国之本,花费再多也是值得的。
当然,从一开始就分科取士,花费的确巨大,不过可在此之前以一些选择、填空等题作为槛,以考基础知识。
总而言之,如何利用考试取人才,难不倒曹植。不过张俭所提,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科举取士,重才不重德!
德行重要吗?如若没有经历过道德沦丧,礼乐崩坏的时代,曹植只会觉得德行是重要,但无需提到第一级的高度,相反才能更为重要。然而真正经历过道德沦丧、礼乐崩坏的时代,才能明白到,一个完全没有了德行的社会的可怕。因此当张俭提出这问题时,曹植当即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才抬起头道:“元节公所言甚是,植这里有两条补救之法,元节公看是否可行。其一以孝治天下,若被乡人举不孝者,削功名,不能为官!”
闻得此言,张俭轻轻点头道:“以孝治天下,即为榜样。再辅以法家之重罚,这虽然只能称之为手段,然亦可行。”
曹植轻轻点头,继续说道:“至于廉…………植以为另设一部,专治廉。若查出贪墨者,可向官府申请捉拿令,若是知府贪墨,则可向太守申请,层层递进。对廉,必须下重手,犯案者削功名,不能为官,另外还要治罪!”
这次,郑玄也忍不住皱起眉头道:“子建,这处罚会否太重了些………”
曹植听完,暗暗感叹:“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对廉放得太宽。或许有一朝天子不喜贪墨,会用重刑,然而最后还会被这帮士人骂个狗血淋头。皆因对于廉,中国人一向只会用道德来引导,而不会用到严刑律法。”不过对此,曹植是毫不犹豫,神è凝重地摇了摇头,拱手对郑玄道:“康成公,其他事植觉得还可以商量,但对于廉,植以为必须立律法以重罚!”
郑玄虽不太赞同曹植用严刑,但他对于贪墨也极为痛恨,于是轻叹道:“用刑太严,恐怕得罪的人…………”说到这里,郑玄只是轻轻摇头。
张俭对此却是哈哈一笑道:“康成,俭却是同意子建用严刑。你不明白,为官之人一旦贪墨,那后果…………唉…………”说到这里,张俭的话只化作一声叹息。
有张俭支持,曹植心中大喜。就在他准备继续讨论之时,外面却是传来司马享焦急的声音道:“四公子,徐州急报!”(未完待续。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