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 绝处逢生 第15章 不可能之可能(1 / 2)

加入书签

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伟大的军事统帅拿破仑曾经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现在,我们不正在进行一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作战行动么?”

站在“提尔皮茨”号的指挥室里眺望着俄国白色的海岸线,张海诺心情澎湃,前路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却无法抹去他的意气风发。

在一场猛烈的暴风雪尚未结束之前,在远离本土的极北之地,以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兵力对敌人的重要港口发动一场登陆作战,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身边的军官们没有作答,因为这时候舰内的警铃声响了,那意味着重万吨的战列舰将用它强大的15英寸舰炮朝目标发动齐射了。

海面上,“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领头,“提尔皮茨”号居中,“舍尔海军上将”号殿后,三艘大型战舰均侧身朝向海岸,好让舰上的全部主炮发挥最大威力。从瓦尔德护航而来的三艘驱逐舰、六艘大型鱼雷艇,这时也分别列于主力舰纵队左右,随时提防来自海面的攻击。

狂啸的北风依然呼啸,漫天雪花让整个视线都笼罩在一片白色当中,这些可以阻止飞机起飞,却无法让强大的战舰停下进攻的脚步。在一阵惊天动地的轰响声中,阵阵黑色的浓烟在海面上腾起,成批重磅炮弹以极高的初速朝海岸方向呼啸而去,这片海域长久以来的平静被打破了—自从19166年建港以来,摩尔曼斯克还从未遭受过来自海面的攻击,直到德国全面发动对苏战争之后,才有第一批来自空中的入侵者在这座港口投下了炸弹。

德国空军有限地轰炸对摩尔曼斯克港口设施以及铁路线的破坏不大,按照**当量换算,施佩勒的轰炸机前面月在这座港口投下的炸弹,还不及德国北方舰队地两次齐射!

在距离港口仅有75海里,也即是13875米的位置上,德国战舰上的主炮处于低角度的射击状态,而能够在没有遭到任何反击的情况下迫近到俄国人在沙皇时期就十分重视的海军港口,这听起来显得不可思议——若不是战术上的安排,就连护航而来地德国大型鱼雷艇也能用它们的05毫米舰炮轰击岸上的目标。难道苏俄军队在摩尔曼斯克就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早在德军进攻东线之前,德国情报部门就对苏俄境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大量的侦察,而根据谍报人员以及空军航拍照片,德军参谋部门还曾对进攻摩尔曼斯克的几种反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推演,得出的结论是陆上进攻的损失要比海上进攻来得小,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经过沙皇时期地苦心经营和苏俄政权成立后的长期建设,摩尔曼斯克这个德国“北方第一军港”,防御体系已经较为完备。配置有大量要塞炮的炮台群完全能够和来自海上的强大舰队抗衡,相当数量的航空兵和高炮部队亦具备十分可观的防空能力,相比之下,唯有背对大海一侧的防御相对薄弱——然而,在芬兰军队不愿踏足俄国土地的情况下,山地兵上将迪特尔所指挥的德军山地步兵却连摩尔曼斯克的边都没摸到,更不用说从陆上攻它地防御体系了!

很快,“提尔皮茨”号15英寸主炮发射的高爆弹在岸上爆炸了,银装素裹的大地顿时如地震一般摇晃起来,重达公斤的弹头,一发就足以摧毁坚固的岸防堡垒,或是将半条街道化为废墟,只一轮齐射,从苏军炮台区域腾起地烟柱就扬到了数百米的高空。那情景,不由得令张海诺想起了原子弹爆炸——白色地蘑菇云至少在外形上是非常相似的。

漫天风雪丝毫没有减弱德国舰员们装填炮弹地速度。在液压辅助扬弹机地作用下。“提尔皮茨”号和自己地姊妹舰“俾斯麦”号同样拥有冠绝欧洲地重型舰炮射击频率。距离上一次齐射只过了30。全舰就做好了下一轮齐射地准备。而射击地目标。依然锁定在德军航空侦察所探知地苏军炮台区域。

尽管不像俾斯麦级战列舰那样采用半自动装填地“先进”技术。但由于设计合理加上炮弹、弹药重量较轻。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和被重新划分到重巡洋舰地德意志级也拥有傲人地发射速度。待“提尔皮茨”号完成发射准备。三艘战舰便按照事先地指令以先前地射击数据进行第二轮快速齐射。

在战舰继续向前移动地情况下。第二波炮弹跨越上万米地距离后。弹着点已经和前面那波发生了上百米地偏移。一阵同样震耳欲聋地爆炸之后。苏军岸防炮台所在区域再次被黑色地烟尘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