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三三 将门夫妻(1 / 2)
就算是以一个县城的规格来衡量,这些人口在西北偏远地区几乎也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县城级别了,而作为军堡来,这样的军堡规模可已经算是非常之大。
要迁来五百军户,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大明朝末年,各地将官都把手下的军户视作佃户奴隶,哪里是肯轻易放手的?刘若宰此举,等若是在他们身上给生生的剐肉一样,软硬兼施,好歹是弄出来这一些。
这一千军户,可不仅仅是增长了弘赐堡的人口数量,更是切切实实的带来了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兵源。一千军户,刨除了老弱妇孺和没有资格继承身份拿饷银军余之外,至少也能凑出八百左右的精壮来。而若是要求低一些,良莠不齐一些,一千五百左右的兵额也是拿得出来的。
事实上,通过这段时日的经营,白添福已经是建起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一日一练,三日一大练,在他看来,已经是一支颇为精锐的力量。
在银钱上,刘若宰也没有短缺了白添福,按照八百士兵,三十家丁的规格,每个月的银饷都是能至少发出足额的六成来。要知道这些军饷还没出京城就给刮下去少三成,刘若宰能给出这么多,已经是极为俭省了。
有了人,有了钱,一切就都好了。军兵们手中粮饷足了,便有了消费能力,于是各行各业也就迅速的发展了起来。街边上出现了一些店铺,有外面的商人开的,当然,其中有一半的店面,都是白添福的产业。这个年轻将领虽比之其他的大明边将多了许多锐气,许多进取,但大明边将们发家致富的套路他可是一样儿也不稀松。
街面上的行人也多了,看着气色衣着也都好了不少,虽大部分都还是很瘦,但至少不是一个个饿的皮包骨头。
如此来,白添福从刘若宰那里得到的支持甚至比董策还要大得多。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毕竟白添福更高一些,弘赐堡面积大,周围良田也多,可以给更多的人生存空间,而且白添福一来就带来五百军户。至于董策,则是完全的白手起家,什么都没有,自然前景就很容易被人怀疑,而刘若宰一直也没去磐石堡看过,对那里更是没什么印象。
另外一个,白添福乃是九边世代将门出身,关系人脉远非董策可比,年岁也大些,经验更丰富,更稳重。
一是年纪,二是底蕴,董策都不让人信服。
事实上,无论在谁看来,都是白添福比董策有能耐,有力量的多。刘若宰能对董策如此,已经算是很照顾了,这一,董策清楚,但是白添福却并不知道。事实上,他对磐石堡那边并没有太大的关注。
众人一路兴趣,很快便是到了守备府。这府邸也是当初那座弘赐堡留下的不多的保存完整的建筑,经过这些时日的休整,早就给收拾的干干净净,里外崭新。
在守备府对面,便是一溜儿铁匠铺子,这些铺子都是白添福的产业,也是他一个相当重要的经济来源——每个月铺子里面打出来的精铁都会送到磐石堡,然后换回大量的鲜鱼和肉类禽类,而这些东西接着就会出现在白添福的店面里。军户们只要是想吃肉的,就得付出相当高的价格,把刚刚发下来的不多军饷都扔到里面去。
其实这些军饷来来回回,转上几圈,最后还是会回到白添福的手里。
这也是九边将官们常用的手段。
铁匠铺往东十来丈就是一连串的五间店面,其中也包括粮店——这里的粮食价格几乎比百里外的孤店要高上二成,也就是,孤店四两银子不到一石的粮食,在这里接近五两。想不买也成,自己去孤店买吧!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根本能力把沉重的粮包运回来,就算有,来回一趟的费用也负担不起。算下来,还不如干脆在堡中买划算。
白添福轻轻吁了一声,抖了抖马缰,胯下战马便是缓缓停下。
白添福身手矫健的从马上一跃而下,把那猞猁从马前一把抓了下来,那猞猁足有五六十斤重,在他手里却是轻飘飘的,忽然看不出有什么分量。早就有下人迎了上来,白添福把那猞猁往他怀里一扔,道:“把皮子给陈博送去,让他紧着处理好了,这皮子不,做个坎肩儿。猞猁肉是酸的,跟他,赏了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