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一九零 射艺(1 / 2)
在鲁密铳大规模的普及之前,弓箭是董策手中唯一的远程武器。而就算是火器普及了,对于骑兵来,射速更快的弓箭也是必不可少的,更别,强弓的威力也是极为的骇人,在某些方面并不逊色于枪械,而运用的灵活性上更有胜之。
在日常训练马术的那片训练场上,战马都被拴在了靠近丘陵的那一边。
训练场的大部分都被清空了出来,在中间位置树立了十六个大大的靶子。
靶子有两种,一种是五尺高,一尺半的宽度,其形状和一个站着的人差不多的那种。
第二种靶子则是比较大,也比较复杂,里面是用木头搭成的架子,外面则是蒙的布,布的上面画了人,里面用木杆二根,用绳子把边儿给缝上,然后在四角则是用钉子钉紧以固定。整个靶子高八尺,面阔两尺,整个形状就像是人骑在马上一样。
每一种靶子各有八个,依次排开,每一个相距为五步。
而士兵们便站在距离靶子大约九十步之外的所在,按照各自所属的都,排成三排队列,站得整整齐齐。
在测试之前,董策先让他们演示了一番正步走,左转身,右转身之类的动作,见众人并未落下,这才是满意的头。
这些时日马上功夫训练的较多,可是这些步战的基础董策也希望他们还记得清楚,免得将来还要拾起来。
然后考校正式开始。
关于如何考校军兵的射术,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中早有记载,也不需要董策多操心,只需要按照其中的来就成。董策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若是论对这方面的了解在,自己是绝对比不过行伍数十载的戚少保的。而戚少保文武全才,更是少有的能把练兵的心得绝不为过,只是明末实在是太过于**糜烂,以至于想要按照其上的方法练兵都成了一种奢望。
正所谓北方之习,最重于射,但射不在图中。
按照《练兵实记》中的法子,董策把射手分为三等。
能扯弓射重箭,又去得平,又去得远,又多中,中必深入,此超等射手,不可以寻常待也。
射得不远而平,开硬弓发重箭,能中者二等也。
射得远而不平,箭轻弓软多中者,三等也。
建奴及昔日纵横沿海各省之倭奴之箭,射程都不远,原因是箭重,箭重则威力就大,一旦人被射中便不可当。而且抵近了射,射速也极快,几乎是那边弓弦嘣的一声响,这边人就被射死了。
超等射手和二等射手那自然是不必,几乎是百发百中无虚弦的,而且射速也快,威力也大,射程也远,射的也深,发挥更是极为的稳定。
三等的射手中又分为九等。九中者,准超等。八中者,准上上等。七中者,准上中等。六中者,准上下等。五中者,准中上等。四中三中者,准中中等。二中者,准中下等。一中者,准下上等。不中者,准下中等。不知者,准下下等。
所有人都拿着步弓,腰间挂着箭壶,里面攒满了长长的羽箭。
董策手里的弓箭还是很多的,差不多足够这四五十号儿人一年用的了。
他策马在一边,手里拿着一个的蓝旗,扫了众人一眼,上下挥了挥,王通便是扯着嗓子喊道:“忠字都,出列,向前十步,准备射击!”
“是!”
第一排的十六个人齐声应是,向前正对着自己那个靶子大步走去,走到距离靶子大约八十步的距离停下。
他们都已型的明弓步战弓。
明弓和清弓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起清弓粗大的梢,明弓的梢要很多,属于两段反曲弓臂,大反曲带垫短稍,而清弓则是一段反曲弓臂,大反曲带垫长稍。明弓的弓弦也要比清弓的短不少,整个体型看起来要得多。
相对于清弓,明弓的效率更高,回弹和减速更快。清弓则是为了抵近了发射重箭,增加杀伤力,而牺牲了效率。
他们的弓董策曾经拉过,按照后世的标准,差不多是一百二十磅左右的拉力,换成这个时代的单位就是九十斤左右,属于明弓战弓里面的中等弓。
规格很统一,几乎没有差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