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被鄙视了(1 / 2)
从19岁出家,到22岁家破人亡,这位明皇后人可以说是万念俱灰,终于在一年之后,正式剃度,成为了一名僧人。
出家之后,朱统的法号,就成了“传綮”和尚,字“刃庵”,号“雪个”。
在弘敏法师的开导下,从此开始了自己“让万物生灵都入画”的画家生涯,于是后来就有了传世之作《传綮写生册》。
他从28岁至34岁在介冈灯社任住持,曾有弟子百多人,46岁的时候定居奉新耕香院。
那段时间,清廷也一直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所以他的画一般都是使用障眼法,借着画面的由头,借题发挥的题诗也就成了他最擅长的地方,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的画作,就已经开始脱离了传统山水国画的范畴,开始衍生出了写意的苗头。
虽然那时候的他已经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间的做派了,可是清廷却一直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
犹豫思乡心切,传綮在56岁的时候,在临川突发狂症,也有人说他其实就是装疯,他光着头、赤着脚,衣衫破碎,目光呆滞,自言自语,踉踉跄跄,就那么一路浑浑噩噩的走回了老家南@昌。。。
因为他这样的症状,清廷的人虽然对他颇有怀疑,但也没有下毒手,就这样他在本族侄子家休养一年,他59岁的时候,“八大山人”题款开始问世。
公元1705年八月六日,八大山人在“寤歌草堂”病逝,享年80岁,也算是朱姓皇帝一脉里,为数不多的长寿之人,但也是个苦命人。
正是因为他这一生的坎坷经历,让他积累出了异于其他中国山水画家,对生活的感触和体验,所以他画出来的画作,往往风格非常迥异。
其实他也正是用着这样的画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压抑,亡国破家之痛,毕竟不是那么快就能简单忘掉的痛苦,而他只能把这种痛苦。寄情于自己笔下的画作之间。
也正是这种情绪,才让他创作出了中国山水的写意画派,也就是和西方印象派风格非常相近的艺术画作。
在他之后,曾经有无数的画家,想要模仿他这种创作风格。只可惜大多数人都只能画的是形似而神非,也就正是因为这些失败的后人的衬托,才让八大山人的画作,在中国古山水画的历史上,显得是那么的独树一帜,高不可攀。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一些年来,他的画作为什么价格如此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最近几年国内的收藏市场一直非常火爆,京城,浦海几乎每年都会有专项的古董山水画的拍卖专场。
每当这样的专场里有八大山人的作品出现的时候,那往往都会被当做压轴大戏放到最后出场的。哪怕是近现代非常有名的画家,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在八大山人的画作面前,也要退避三舍,由此可见这位古代艺术大家,在我国山水画历史上的地位。
最近几年,他的画作,只要上拍的,基本起步价就得从四千万起。剩下的就要看画面的内容,和尺寸了。
如果尺寸够大,画面内容完美,那么最后成交价格过亿。都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现在台面上这幅《湖石双鸟图》尺幅就不算小,长度能有一米五左右,宽度将近一米,单张画算下来,绝对是那种大尺幅的,而且画面上的内容也相当的漂亮。
一块巨石。两只小鸟,画的是惟妙惟肖,甚至连鸟儿的神情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哪怕是在不懂画的人,也能从这幅画里看出一些门道。
这样的画,如果要是拿到正规的拍卖会上的话,恐怕早就要被人抢疯了,之前那只 作为压轴的什么辽代将军的棺椁,在这幅画面前,根本就没有半点的可比性。
可在这个拍卖会的现场,这幅画一亮相,场景却变得非常的诡异,原本还有一些小小杂音的拍卖会现场,在这幅画出场之后,就立刻变得一片安静,不过片刻过后,会场里马上就又开始变得叽叽喳喳起来。
金沐晨扭头看了一眼,之间那些人,三五成群的在哪里交头接耳,甚至根本都没人愿意抬眼,看那幅画一眼,好像看上一眼,都会让他们浪费时间似得。
一张鼎鼎大名的八大山人的作品,在他们眼里看来,就好像是废纸一般,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这样的态度,可是让金沐晨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他的眼里看来,这幅画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来,都没有错啊?
怎么看都是真品啊!这些竞拍者,虽然不一定都是行家,但是里面最起码也应该有些人,在古董圈子里浸**多年了吧!
难道连一张画是好是坏,他们都看不出来吗?
这帮人对这张画的态度,让金沐晨实在是感觉摸不着头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