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零章 各自商议(1 / 2)

加入书签

刘协此言一出,营内众人脸色皆有变化。

虽然刘协话中没有什么难听的词语,但是,他脸上的表情仿佛在告诉别人,此刻的他是很生气,很不满的。

作为忠实的保皇派,董承、伏完等人表情很不好,颇有点怒其不争的意思。

虽然你刘协是皇帝,这个天下间最高贵的人。然而,那也要看是在什么时候,如果是在刘邦、刘彻的时候,作为皇帝,权威足够,你要不满就不满,要怼哪个大臣就怼哪个大臣,你高兴了,就连太子都能怼。但是,如今是什么时期,刘协心里没点AC数嘛?说难听点,现如今的皇帝,说起来还不如掌控一州实权的州牧。人家袁常堂堂幽州牧,麾下兵马无数,跟你刘协一个傀儡皇帝能一样?只是,刘协话已经说出口,他们虽然内心有无数吐槽的话要说,如今却也只能给刘协留点面子,最多私底下劝说一番。

至于曹操一派的人,则是微带冷笑,以及不屑。

当然,他们的不屑和冷笑并不是给袁常的,而是对刘协的表情。他们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如今的刘协是无法对袁常做出什么不利的行为的。否则,他们怕是早就蜂拥而上的给袁常落井下石了。无权无势的刘协,不值得任何人的尊重。

曹操摇摇头,给刘协打上了一个‘喜怒于行’的标签。

曹操这个人嘛,简单的评价就是:忠臣不足、反贼不到,算是半桶水的级别。说曹操是纯粹的忠臣,肯定是不可能的,看他的所作所为怎么着也达不到忠臣的标准,只能说他对大汉这个朝廷还有丝丝的忠心。或许,开始的时候忠心还是挺多的,只不过是在权势渐渐膨胀的过程中,这些忠心被慢慢的消磨了,所以,直到曹操临死前,也没有夺取大汉的基业;当然,说曹操是反贼也不尽然,毕竟曹操的前半生基本都是在为大汉付出,后期权利大了,才渐渐的飘了。

所以,以致于后来的人们对曹操在作为臣子这一方面的评价都不太好。

不过,刘协这种喜怒于行的人,对于曹操来说,却是个不错的对象,也利于掌控。所以,曹操丝毫没有插手的心思。

剩下的自然是袁常的属下了,有资格拜见皇帝的就徐庶、赵云、韩恂和张燕四人。徐庶三人的表情都没有多大变化,倒是张燕,愤怒的就要出来争辩。

张燕早先是黄巾的将领,后来被袁常折服,投靠到袁常麾下。而且,袁常对他也极其信任,给他足够的地位和尊重。如今的刘协不过是一个落难的天子,若非袁常和曹操的兵马来解救他,说不定坟头草都足够高了,此时竟然还在这里作威作福。若不是徐庶眼神示意,他早就跳出来了。

徐庶躬身行了一礼,不卑不亢的说道:“启禀陛下,幽州牧如今在另一条路上,并没有在此地。”

“这是为何?”

生怕刘协又要起什么幺蛾子,伏完在徐庶话音落下之后,果断的接过话头。而刘协似乎也反应过来刚才自己的语气不好,所以沉默以对,没有阻止伏完的举动。

“启禀陛下,容臣细说。”

徐庶神态如昔,平静的述说道:“此前在幽州之时,幽州牧和臣等商议过,此番前来迎接陛下,或有两种可能。其一,陛下顺利离开长安,臣等只需在前往洛阳的路上迎接便可;另一种可能,李傕等贼子阻拦,陛下行程未能顺利,主公亲率一支兵马往长安而去,直面李傕等贼子,确保陛下安危。”

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而且为刘协考虑的极为周到,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如果换成一个将领,说不定面对刘协的询问,搞不好就把顺天盟这样的理由给说出来了,先不说这样的理由能否让人相信。单单是这应对之策,将领和高级谋士的差距就很大了。所以,一个高级谋士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了。

当然,徐庶的内心之中还是有些悲哀的。

此前,他对于是要忠心于汉室还是袁常而摇摆不定,若非后来醒悟,怕是还深陷其中。如今,见到刘协之后,更是失望。处于困境之中的天子,在被营救之后的反应竟然是这样,看来大汉气数已尽,还真的没有错。

“幽州牧真乃忠臣也!”

刘协夸张的称赞一声,面不改色的说道:“先前未能见到幽州牧,朕心中颇为失望,不成想幽州牧竟是前往长安路上,迎面李傕这些贼子,不枉朕如此挂念于他。待见了幽州牧,朕必不亏待他。”

“陛下隆恩,臣等敬服!”

众人齐呼,内心之中却是依然不屑、冷笑。先前表现出愤怒,此刻又想要用话语来弥补,难道不觉得晚了?若是他继续表现的硬气一些,说不定还会让人敬佩一些,如今却又中途改变态度,只会让人更加看不起。

或许是营内的气氛不大对劲,董承出列,道:“陛下,李傕等贼子虽然退去,然而还需防备他们会再次进攻。因此,臣以为当继续警戒,免得惊扰陛下圣驾。”

“爱卿所言甚是,朕于军事并不了解,一切便由诸位安排。”

众人行了一礼,便各自退去,唯有保皇派的几人留了下来。伏完、董承这两个刘协的岳父自然在场,此外,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三个三公级的大臣也在。在之前的逃亡之中,不少大臣被杀,如今,有足够地位与刘协商议的,或许也就这么几个了。当然,忠臣还有,不过官职偏低就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