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沙漠沉沙之钥匙(1 / 2)

加入书签

热门推荐:、 、 、 、 、 、 、

第五百七十二章 沙漠沉沙之钥匙

圣者能永断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了除生死患累的苦果,证得清净寂灭的解脱境界,这种解脱境界称为涅槃。

涅槃是人生理想归宿的最高境界最终目的,也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至善之境只有在死后方能达到,涅槃却可以当生成就,不必等到死方能获得。凡是亲证真理涅槃的人,就是世间最快乐的人。

他不受任何状态所束缚,他不追悔过去,不冥索未来,只是扎扎实实地生活在现在里。

因此,他能以最纯净的心情欣赏与享受一切,而不掺杂丝毫自我的成分在内,只有清净温柔,充满了博爱慈悲和善同情了解与宽容。

在我的心目中以前的李晟正是这样一个人充满了博爱慈悲和善同情了解与宽容。

可是现在他到底怎么了,我晟,他的眼神依然是清净,但是为什么让我感觉不到他的清净,或者是我的心充满了“三毒火”中的嗔。

这时我突然想到,难道刀疤脸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传承,而是为了亲证真理?心里又是苦笑,这一定不可能,现在的刀疤脸,他的心中只有嗔。

第四副图讲得自然是在找到了人生理想的归宿后,释迦牟尼又为人们实现这种理想提供了的一些方法,这就是四谛中的第四条真理——道谛。

仁丹胡着,四谛中的道在梵文的原始意义是道路方法或姿态的意思,释迦牟尼借此词来说明要解脱人生苦恼的现象,就必须修道。

因为佛祖在初转法轮时提出了一种中道观,为了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经由感官的享受去追寻快乐,这是低级平庸无益的凡夫之道;另一个极端是经由各种自虐的苦行以寻求快乐,这是痛苦的无价值的无益的。

佛祖自己尝试过这两种极端,深知其无有实益,才由亲身的证验,所以发现了能够产生知见,导致宁静内证正觉涅槃的中道。

仁丹胡取下腰下水壶,喝了一口水又说道:“四谛是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临涅槃时又再三叮咛弟子们,对四谛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来问。可见在佛陀的一代时教中,对四谛的阐扬是自始至终的。尤其在初转法轮中,佛陀三度演说四谛的妙义,称为「三转十二行相」:第一次为‘示相转’,将四谛的内容定义加以解说,以便弟子了解,内容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第二次为‘劝修转’,劝诱弟子修持四谛法门,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内容为‘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第三次为‘自证转’,佛陀告诉弟子,自己已经证得四谛,勉励弟子们只要勇猛精进,必能同样证悟四谛,内容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一干众人听在耳中颇有一番体会,虽然李晟不信佛教,也对这些理论暗暗叫好,只是苦了胖子,仁丹胡在怎么讲的眉飞色舞,胖子对那些佛经都不感兴趣,更别说那些拗口的佛经,不耐烦的问道:“大首领,你都来这里了,怎么还不快点传承?”

仁丹胡摇摇头,本来他讲解的已经妙到好处,可是被胖子这一催,面上竟然有些挂不住,不过只是一闪便恢复了正常。

刀疤脸们,苦笑道:“我何尝不想开始,只是来到这里,如何传承却没有头绪。”

我们听了大惊,心中想:你不知道怎么传承,你来这里干什么。害的死了多少人?胖子脸上也是一副不解的样子。

此时仁丹胡却说道:“你不是有这里的钥匙吗,你为什么不”

钥匙!我与胖子一下不明白起来,刀疤脸有钥匙,难道这个祭坛要用钥匙来开启?因为祭坛应该已经很古老了,而且在我的印象中祭坛是古代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庇佑的特有建筑。先人们把他们对神的感悟融入其中,升华到特有的理念,如方位阴阳布局等,无不完美地体现于这些建筑之中。就像这个由法轮组合成的祭坛,而且通常在祭坛上要通过祭祀活动实现人与神的对话,这种对话通过仪礼乐舞祭品,达到伸与人的呼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