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二章 临行(上)(1 / 2)

加入书签

郑朗的话音刚了,岭南便传来消息,初,朝廷惩岭南诸城无备,命修城墙,或者对损坏的城墙重新修葺,侬智高大军前往广州,贵州守官担心害怕,大肆修城。本来是好事,百姓起初也纷纷响应。虽贵州以蛮人为主,几乎没有几个汉人,但侬智高兵锋所指之处,百姓多遭杀害,当然,杀害的也多是当地的蛮人,所有百姓对侬智高更加憎恨。

但贵州守臣没有利用好百姓的心理,相反,不顾百姓生死,害怕侬智高大军返回,rì夜督工,居然导致百姓因劳苦,活活累死。朝廷以硃寿隆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得知后将守臣送狱,又写奏折禀明此事,让朝廷下诏严令各州县六百四十二章 临行(上)勿得以抢修城墙而残害百姓。

若没有郑朗,这件事可大可小,侬智高还没有平定呢,这才是主要的。

因为郑朗长篇大论,甚至将梅挚的五瘴说背了出来,证明岭南官员的残暴贪婪,朝廷接诏后大怒,对相关官员进行严厉的惩治,又置广南东、西路、湖。 南、江西转运判官各一员,监督各州县不法用工。

接着郑朗与御史台发生一起小冲突。

鲍轲带着家人从英州出发,yù过岭北,至南雄州,知州萧勃留之,奏召王罕广南东路转运使王罕前来雄州议事,王罕困于广州,不能来。谏官李兑弹劾王罕怯懦避贼。实际王罕初往cháo州议盐事,闻侬智高围广州,即领兵入城为守备,其城所以不陷,王罕颇有力。但消息隔阻,朝廷不知道内幕,于是下诏贬王罕为监信州酒,一下了降了六七级。

郑朗力劝,上奏说现在岭南烽火四起。消息不清不楚。或有其他误会,等事情水落石出再判决不迟。李兑不服,复上书说郑朗姑息养jiān,此等懦弱之臣,不得包庇。

总之,到时候了。

再呆六百四十二章 临行(上)下去,郑朗权律两府相位快长达五年时间,言臣不能容忍,若不离开相位。以后台臣找麻烦的会越来越多。幸好当初广派特务营斥候,为朝廷提供了官员禀报之外第二条消息之路。朝廷才得知王罕功劳,贬旨没有下达。

但对另外一个人不大好处理了。

蒋偕兵败,恼羞成怒,带领残部入广州城,诸官还没有作揖拜会,蒋偕痛斥仲简:“君留兵自守,前者不及时撤退百姓。至使百姓多因入城践踏而死。或者亡中贼中。后贼退不袭,又纵部兵杀害平民以幸赏,可斩也。”

仲简气愤道:“安有团练使yù斩侍从官乎?”

你没资格杀我。

蒋偕道:“斩诸候剑在我手中,何论侍从!”

左右多方解劝,乃止。随后杨畋发出檄书,令各州县焚烧储粮,这是没有办法的,岭南虽然地广人稀。然是三熟之地,中原又得不到其力,所产的粮食皆让各州县截留下来。侬智高大军所至之处,能获得宋朝原州县的储粮养活兵士,于是叛军越滚越多。一旦将所有粮食烧去,侬智高手下已有数万人,仅是一天吃喝就得无数粮草。得不到供养,一些附从的百姓便会自动散去,以杀贼势。蒋偕焚烧储粮,从广州城中再次征召一些兵士,尾随侬智高,至贺州西侧太平场,遇袭被害。

勇心可嘉,轻敌了。

这也是牺牲的最高宋朝官员。

死的人太多了,有官兵,有百姓,不在乎蒋偕一人,关健是仲简的处执,蒋偕斥责并没有冤枉仲简,这是一个极不爱民的官员,但却有守城之功。最后旨定,窜谪仲简官职,魏瓘修防广州有功,以魏瓘代之。这也是一条案例,可以仿照王全斌入蜀,有功,可害了百姓,不奖反罚。将百姓生死摆在战功之上。

另一个人却更难处执。鄜州大水,延州驻兵广锐与振武二指挥皆是鄜州子民,听闻后求副都署王兴,同意他们返乡察看亲人生死。王兴不准,两营兵士相率逃归,回到鄜州后其亲人却让朝廷用以工代赈方式安置到其他地方兴修水利。这些兵士又不敢向官府询问家人下落,聚谋为盗,州人震恐。知州薛向派亲事谕之曰:“冒法以救父母妻子,人之常情,而不让你们归,乃是武帅不知变故耳。听我的话,速归收你们亲属死尸,有家人尚在人间者,我会统计于册转告给你们,则贷汝等擅还之罪。不听我的话,汝等无噍类矣。”

众兵士径入,拜庭下泣谢,境内自安。

朝廷闻之本来想嘉奖,但又传来一条消息,说是鄜州大水,是薛向不能及时卫城,导致水淹坏多处军民庐舍,诸多百姓死亡,虽事后修葺妥当,又有安抚逃兵之功,同样也有过失。赵祯不知如何处理,问郑朗,郑朗也是苦笑,说道:“两相抵免吧。”

坏消息依然在源源不断地传来。

侬智高并没有立即返回邕州,而是顺便绕道去了昭州。昭州城外山上有一些大型山洞,闻听贼至,当地熟蛮不愿降贼,躲藏在里面。侬智高下令用干柴将洞口堵死,然后点火焚烧干柴,将里面的百姓全部活活烤成肉干。知州柳应辰弃城而逃,然广西钤辖王正伦与东头供奉官王从政、三班供职徐守一、借职文海与贼死斗,寡不敌众,皆被害。因为王从政是一名太监,侬智高想得到他,对其劝降,仍骂贼不绝口,被一名太监骂了,侬智高不乐意了,用滚汤往他身上浇,浇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始终不屈,活活被滚汤浇死。

整个岭南一片惨淡,只有一个小亮点。

苏缄被夺权后,任供备库使,得知贼准备退,于是分兵扼其归路,布槎木巨石四十余里,贼至,槎木巨石据高临下而发,贼不得过,不得不多绕几十里路,入沙头渡江,从清远县道连,再从贺州西归。道路崎岖,苏缄多方sāo扰。摧伤甚众。又得到许多叛贼丢弃的物资。

……

秋天到来。

相比于前几年的大灾大害,今年要稍微好一点,但情况仍然不理想,多处地方出现局部的小灾害,特别是北方。北流分去黄河的水,从地形上也能看出来,决口乃是在澶州等地,往北比东流山区少,地势更低洼。成了黄河入海的主流。

但河北河流与水利相比于东流的河流与水利,却是一个小孩子,让小孩子去负一百斤重的东西,能不出事?大量河水北下,带来严重的后果。一是带去大量泥沙,本来入海处海水颇浅,于是海岸线不断往前延伸,这也很讨人厌的。延伸得太快了。河水没有冲开主河道,河水泄流变得缓慢。河水北下,泥沙沉淀,多处湖泊被抬了起来,渐渐消失。始至今天,郑朗才明白杨六郎筑造的大量湖泊与绿sè长城为何在金人南下时未得功。象这样下去,河北诸多湖泊会全部消失,如何得功?

河水北下。入海速度又慢,原来没有黄河水注入,问题不大,但黄河水注入后,真定府与定州等支脉水位被抬起来,不得泄,一到汛期。真定府与定州等州府便会发生多处水患。

今年还是如此。

郑朗没有作声,如同岭南一样,不痛到骨子里了,让大臣同意拿出四五千万贯以上的财富,甚至更多钱帛,对黄河水利来一个大动作,根本就不会同意。

不过终不是办法。

对于全国来说,由于人口增加速度快,最主要的还是粮食,北方脆弱的环境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百姓,不要说没有杂粮,即便有杂粮,若象现在一样,挤在北方,即便投资一亿缗钱下去,兴修黄河,黄河还得出问题。

还是南方!

南方的还遥远,北方不能不关心。

郑朗再次来到效外,看了看效外的庄稼。

主要是淤田区。

先看了看棉花,民以衣食为天。穿的同样重要,原来北方百姓冬天穿衣很可怜的,条件好的问题不大,有木棉,有裘袍,有毡,但木棉产量少,太金贵了,贫困人家用不起,多用蚕丝的碎头往葛衣或者麻衣里面塞。蚕丝也许很光滑,但远不及棉花保暖。于是一到大寒来临,便有许多百姓活活冻死。棉花普及后,在自己带动下,速度推广得快,但用量太大了,棉花仍然很贵,普通百姓人家舍不得穿用,往往一家人共用一件棉衣,棉被。

这才是郑朗在北方试种棉花的原因。

棉花种植的方法是正确的,并且是最先进的单株营养钵移载方法,不过相比于他后世的印象,棉桃又少又小,十分不理想。而且多次问过相关的农民,若不夹杂蚕丝,根本织不出jīng美的布匹。纵然织出来,因为纤维短,一扯布匹就扯开了。但老百姓对它的柔软与保温xìng能一个个赞不绝口。

郑朗心中却有一些迷茫。

在他记忆里,朱元璋在全国强行推广棉花,松江因织艺与种植棉花而富甲天下。难道也杂缠了蚕丝?或者是因为几百年的推广,棉花种籽得到改良?若这个问题不解决,郑朗会耿耿于怀,无他,价格!一匹生丝在产地价值仈jiǔ百文,好的能达上一缗多,做一件袍子最少需原始材料上百文钱,再加上手工费用,会接近两百文。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依然是沉重的负担。想要百姓不愁衣服的费用,最少要将它的价值下降到四分之一以下,那么新年到来,家家户户舍得穿衣服了。从蚕丝无法着手解决的,产量低,注定了成本必然昂贵。麻与葛太次,只能从棉花着手。

坐在田埂上,看着棉花,郑朗发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