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埃及大汗忽必烈? (1 / 2)

加入书签

今晚8点上第五更。

.......

儒家思想的核心——当然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核心,而不是蜕变成心灵鸡汤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是一个政治学派!和后世要将赤旗插遍寰宇的科学*一样!

原味的儒家核心就是“复礼”,恢复周礼!实际上就是以西周为范本,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封建社会。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什么的……这一套东西到了明清,演化成了一套只管束下级,管不了上层,上层对自己是自由主义,对下层则大搞封建压迫的“封建礼教”了。

这样的封建礼教,若是叫孔子见了,保管批判成“礼崩乐坏”。实际上儒家理想中的“礼”,不仅用来约束下层,同样要用来规范上层包括天子本人的行为。

孟子对齐宣王所说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才是早期儒家欲复之礼的准则。那种只要求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奴才理论,在宋朝肯定还不存在。更早的春秋战国那就更别指望了,那时候的君臣关系也是要讲点权利和义务对等的。

从某种角度而言,所谓的“礼崩乐坏”就是社会各阶层之间,上下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出现不对等。一部分只享受权利,而不尽自己的义务,另一部分人失去他们的权利,而沦为了残酷压迫的对象。

而华夏文明的治乱循环的根源,也在于此!

便是如今奄奄一息。眼见就要被陈明取代的南宋,其衰亡之因,实际上也是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士大夫习武从军的义务。被赵家天子给强行解除了。从宋朝开始,汉家王朝出现了个很奇怪的现象。掌握国家主要财富和权力的士大夫阶级,是没有保卫国家义务的!

可以这么说,孔子、孟子的理想——复周礼是对的!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封建社会也是对的。但是他们找对了方向,却找不到通向正确方向的道路。

而那些自以为继承了孔孟之道的后世儒者,不是把路子越走越歪,就是干脆连方向都没有了。不再用礼乐制度去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封建社会,而是一味用权术去建立一个表面上巩固强大的王朝。而这种“帝王权术”的核心就是一个“防”字,防备所有的人。将一切危险都扑灭在萌芽之中……因为礼崩乐坏,没有了一个人人遵循的封建秩序,君王哪怕将所有权力都捏在手中,还是觉得不大保险,那些有才能、有本事、有实力、有财富的人,哪怕是至亲,也被当成危险。

只有迂腐无用之人,才能放心的让他们去掌握一些权力,当成奴才使唤。从唐朝开始实行,在宋朝完全成熟。并且支配了宋明清三朝的科举制度,就是要把聪明人变成笨蛋,把强者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结果临到大难。特别是外敌入侵之时,惶惶天朝,便不堪一击了。

而陈德兴想要华夏跳出治乱循环的怪圈,想让华夏成为世界,也就必须先复礼——恢复权利和义务对等的礼。只有复了礼,才能彻底消除君王愚民弱民的根源,只有民强了,国才能长久兴盛。

另外,在复礼的基础上。陈德兴还要逐渐建立起贵族民主,还要制定一部真正管用的宪法。将来还会有宪政,还会有民主。还会能如红朝太祖所愿,让人民群众来监督朝廷监督官员,让国家跳出周期律。

不过制定和推行一套与时俱进的“礼乐制度”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最大的难度还不在于制定《礼》,而在于让亿万华夏之民接受《陈礼》,并且将《陈礼》刻入他们的灵魂,变成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这是需要花费几十年时间,慢慢实行的事业。如果能够成功,陈德兴才算是真正再造了华夏!

想到这些,陈德兴又陷入了沉思,连陈千一领着刘孝元走过来都没有有留意到。还是杨婆儿提醒了一声:“大王,元使刘孝元来了。”

陈德兴抬起头,就看见刘孝元眉头紧皱,仿佛是满腹心思一般的走来了。陈德兴冲身边的赵复点点头,吩咐道:“《陈礼》是大事情,须得仔细斟酌,步步推行……江汉先生,你且替孤王好好参详一下。”

“好的,大王的吩咐,臣都记在心里面,待回了燕京,可否再找些大贤一块儿参详?”

陈德兴点点头,道:“自当如此……记着找上墨影娘。”

“臣知道了。”赵复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开。陈德兴和刘孝元之间的谈话可是最高的机密!

陈德兴这才招手叫刘孝元上前。

刘孝元上前施了一礼,陈德兴淡淡地点头,开口问道:“你可考虑好了?是留在孤王这里,还是远去西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