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 【天无绝人之路】(1 / 2)

加入书签

高踞281.2高地上,可以纵览整个“战场”,所有以环形标靶、稻草人、刷成一段段白色的木桩构成的不同目标都清晰可见,还能看到前方几个高地上的急造堑壕工事的部分痕迹。 高地下的“敌联队驻地”还有已经不堪使用的旧式火炮、火炮副车,树立有木拒马,挖了几道浅浅的防突击壕,还树有几面蓝色的旗帜。

总体看来,演习场的预设还是像模像样的。

埃里希.鲁登道夫步兵少校,如今是大清帝国国防军参谋总长的特别副官,特别之处在于少校虽然与柏林军事学院的陈树泽等人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友谊,也学了一些简单的汉语,却完全不敷需要,必须自带翻译才能与参谋总长大人沟通。少校受命从柏林的参谋总部来到远东中国的参谋总部,主要责任就是沟通!

杨格有杨格的想法,时常都把少校以及少校的翻译带在身边,随时提点,此时也不例外。

“埃里希,说一说你的感觉,对中国的,中国军队的,司令部的。”

通过翻译,鲁登道夫说:“阁下,如果卑职以德国陆军军官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天来看到的一切,就只能说,你麾下的中国军队是脱离中国国力现实的,换一句话说就是穷国、弱国的,新生的强军。司令部里就带着这种痕迹,我能感觉到各部门之间还缺乏必要的磨合,还没有在司令部运转中得出经验。确立司令部在平时和战时的工作条令规范,很多军官们不能在演习司令部准备、演习部队集结行军、进入演习场战前准备......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准确、有效执行、实现高司长官的意图。”

“哟,一针见血啊!”杨格嘴里赞扬着。心里却有几分苦涩。鲁登道夫的眼睛很毒辣,一眼就看穿了中国陆军当前存在的问题。军团、军、师、旅各级司令部还没有组合成一部高效、精密的战争指挥机器。这也是杨某人每年派出五十名学员到德国留学的最大主因!缺乏高司运作经验,缺少必要的战略情报研究、执行部门,缺乏大兵团作战的组织指挥经验,缺乏战略层次的计划、执行能力,缺乏战役计划的正向下达、逆向检验、双向磨合能力。 这些......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将是致命的缺陷。

面对寡薄到仅有的弹药库存,花费高昂的代价组织实兵实弹军事演习,杨格希望收获的东西有外在的、内在的还有潜在的。外在。是要撬动朝鲜局势继续向有利于中国战略执行的方向发展,此次军演和山貂训练本就有紧密的联系;内在,是要让推演的创新战术变为现实可用的战术规范和条令;潜在的,就是对人。特别是对高司参谋人员的磨合、锻炼。

因此,无论日本人是否在草河堡逗留,杨格都会撒手不管,到处“闲逛”。

“少校,你说的很对。当前的中国陆军只能应付战役层级的军事任务,还不能完全的担负起国家战略的执行机器。”

“将军阁下,恕我冒昧,卑职认为。中国军队应该掌握中国的政权,以军事法律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首要就是建设中国的铁路交通网络。对于地域广阔的中国来说,如果军队不能切实、及时的在国家的南北、东西自如的、快速的调动。您的陆军就算有一百万人也不够用。”

鲁登道夫的话确实击中了杨格心坎,由此联想到第四军西北戍边的漫漫征途和十七名失去补给而牺牲在哨所的官兵。但是,他不能完全的听从鲁登道夫的话,以军队掌握政权、以军法治国,走上一条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他点头叹道:“铁路,铁路,是啊,铁路网络是中国国防的血脉。少校,你的建议很好,我会认真考虑的。”

鲁登道夫从柏林军事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参谋总部工作,对施里芬伯爵元帅基于德国发达的铁路网而拟定的未来战争计划很有感触,因此才会提出建设铁路网的建议。不过,就鲁登道夫本人而言,建设铁路是国家国防战略的环节,他更喜欢从战术的角度来触摸战争这头怪兽。

“阁下,明天,您的步兵真的会在炮火后面一百米处跟随延伸炮火前进?那,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少校,我认为你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旅属炮兵的弹幕徐进作战计划中,三个要点,炮击时间表定制、以曲射为主的间接射击和随进突击步兵营的信号联络机制。明天演习正式开始,我们就去金家河的第一旅前线指挥部。”对未来的“德国战术大师”,杨格是循循善诱,他还指望着身在德国参谋总部,在未来很可能影响德国陆军修改“施里芬计划”的鲁登道夫,能够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上认真对待小毛奇所谓的“修改”。欧洲打得越烂,对依旧封闭、固步自封的中国来说没有意义;对开放、崛起的中国来说却是打破旧世界体系,建立符合自己需要的新世界体系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