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小题大做(2 / 2)

加入书签

杨三枣心里还有疑问。

他哪里知道那人不是污了谢神策的眼,而是污了王解花的眼。

因为这件事,王解花也没有了去小木街吃东西的心情,想着白天的那件事,竟然是连晚饭也吃不下。

虽吃喝拉撒是每个人都免不了的,但在王家一惯的生活中,马桶里从来都是垫着新鲜花瓣的!从来没有遇到过出门遇见.....的这种状况,是以一想到便恶心。

不能说王解花娇气,而是地位非一般人所及,一般人的有些举动,她并不能完全理解。

你可以理解成“百姓何不食肉糜”。只不过没有那么严重。

王解花的过激反应,让谢神策觉得公共卫生实在是一项应该注意的事情。而这绝对不是他临时起意,只是缺少一个打破常规思维的突破口而已。

第二天,杨三枣亲自登门拜访。

对于杨三枣的机智,谢神策很是满意。

这位仍旧坐着京都府尹这个“铁板凳”的官员,有着一般商人都比不上的圆滑与聪敏,让谢神策在很多事情上都省心不少。

比如,这一次。

只是亲自来人,有些莽撞了。万一让人联想到是自己指使,就不好了。

毕竟谢神策也是要面子的人。

杨三枣健谈,说了很多京都府的案子,谢神策根据自己得到的情报,一一给予回答。在末了,杨三枣才仿佛不经意间说起了昨天下午有人被打一事。

“......说来也怪,居然会因为这等腌臜事被打,实在是没有道理......”

谢神策笑而不语。

杨三枣道“大人因何发笑?”

谢神策满意的点头说道:“哎,杨大人,实不相瞒,本提督倒是以为,打得好!”

“提督大人何出此言呐?”

谢神策正色说道:“府尹大人可切莫以为,这是一件小事。这是一件大事!”

“大事?”

“是的!事关家国百姓的大事!”

杨三枣连忙拱手说道:“还望提督大人赐教。”

谢神策摆手道:“赐教不敢当,只是几句肺腑之言而已。”

“你我都是数读圣贤书的人,当知道修身齐家。所谓修身,并不简单的指修气养度,更在于自身德行。而当街做那等不雅之事,岂能称得上是君子所为?”

“然而本提督理解。很多人并没有读过书,所以他们不觉得那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但大人理当知道,我大晋,终究是君子之国,所以不得不以君子之道来约束百姓。”

“百姓在我大晋君臣的带领下,应该人人谨守晋律,奉君爱人,气定神闲,庸雅大度。然而......百姓们是如何做的?”

“他们当街大小便。”

“这与禽兽何异?岂是君子国民?”

“人的想法习惯是会传递的,可想久而久之,随地大小便就会成为所有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到那个时候,杨大人,您上街,抬眼低头便可见一溜排的各色屁股,撅着......嗯哼,恐怕那种景象已惨绝人寰吧?我大晋君子之国岂非让人笑话?”

“若是番邦来朝,让他们看见......杨大人,本提督的意思,您明白了?”

杨三枣略一思索,然后点头应允。

于是第二天,晋帝在早朝的时候听见了一句笑话。

“臣有本奏......京都之中,人畜颇多,而多有当街便溺之举动,影响环境,实为不雅......臣建议,在京都之中,多修公厕,以作清洁,以整京容。”

晋帝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早朝不是平常场合,君臣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难道不应该是纵横捭阖、包揽天下?

当朝议论茅坑,这算什么?

偏生杨三枣还说的有理有据,什么不利于防暑疫情啊,不雅观啊,影响京都容貌啊,见笑于蛮夷啊等等。都是大实话。

你总不能指责他胡言乱语。毕竟他京都府……也确实管这个。

朝堂上一时间寂静无声。

废话,谁会在着各种场合说什么反对或者赞同啊,又不是脑袋被门夹了,都是朱紫公侯,品阶大员,怎么会在朝会上说大街上当不当建茅坑这种话......

晋帝见没人说话,于是有些不满意了。

朕是一国之君,自然是不会主动说这种话的,但是你们作为臣子,难道不应该在这件事情上表个态么?

你们不说话是什么意思?是要逼朕先开口么?

于是晋帝说道:“陈俊书陈卿家,你以为如何?”

被点名的陈俊书,是工部右侍郎。

脸色极为难看的陈俊书出列说道:“臣、以为......杨大人所言甚有道理,只是工部目前正在致力建造讲武堂,这方面实在抽不出来人手。”

“不用多少人,陈大人,只要二十个,晋都每个大街口能有一个就行了,也不赶工期的。”杨三枣大声说道。

陈俊书顿时一肚子闷气。

这种事情本就极难开口,现在不但他说了,表了态,还被人呛了一口。

这样看来,但是自己反对了似的。

该死的铁板凳,这种场合非要说这种话,活该做一辈子的京都府尹!

陈俊书自然是不会自己动手修建的。不光如此,他还不会让自己手下的人参与。不然以后京都百姓万一真的都上公共茅坑了......

“我们拉x用的这个茅坑是陈侍郎造的。”

听听多丢人!

要是百姓不上,更丢人!

“陈侍郎造了这么多茅坑,都没人用。”

“也是,他是想把所有人的粪都收起来自己用,然而这险恶的用心早已被看穿,谁还会便宜他?”

陈俊书想着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决定打死也不参与。

(ps:第一章,后一章大约在十一点左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