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中原任纵横4(1 / 2)
高杰知道,此时再打下去,自己的人马就要吃亏,看来秦军的援军到了,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人马。他用眼睛扫了几遍,粗略判断秦军最少也有两万人,他自己只带来了一万骑兵,而且已经疲惫,一旦落入重围,再想突围出去,要付出相当大的损失。
因此高杰很清楚,不能再打下去了。
他当机立断,速速撤军。
高杰确实狡猾,他吩咐撤军,不向前冲,不向后突,而是向着起火的密林方向突去。这个方向上秦军较少,他手下又都是骑兵,因此速度极快。
李岩没料到高杰见机如此之快,一看形势不妙,二话不说,掉头就逃。因此指挥上便慢了一些,等到吩咐人马截住官军时,高杰已经率领人马突开战阵,斜刺里冲了出去。
数千官军紧跟着高杰,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不多时便将秦军甩在身后。李岩在马上跺脚,骂道:“好个狡猾的翻山鹞,溜得倒快……”
他此时才想起来,高杰原来便是李自成的部下,农民军都有一个习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比谁跑得都快。他们并不在乎战绩,战功,歼敌多少,唯一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够存活下来。
对于农民军来讲,只要能活着,就是胜利。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这些剩下来的人,深通此理,所以他们才可以屡次东山再起。
李岩一看高杰逃走,立刻吩咐人马紧追下去,而留下的步兵打扫战场。
由于高杰逃得快,因此这一仗歼敌不多,只杀死俘虏了一千余名官军,高杰带着八千多人,冲出包围,逃向开封。
而另一路贺人龙的人马听说高杰失败之后,立刻后撤,也撤回开封去了,贺人龙与高杰一样鬼精,绝不会让自己的人马去送死。
李岩虽然取了胜,可是心里很不满意,认为自己还是指挥出了问题,要不然战果会更大。
此时探马传来消息,开封城外的会战已经展开,而李岩的人马相隔着几百里,再赶过去已经没有作用了,因此李岩下令全军搬师,回奔潼关。
等回到潼关之后,李岩本想休兵几日,但一到潼关,代替涉怀守关的副将立刻告诉李岩,秦王急令他回去西安,有要事相商。
李岩不敢耽搁,吩咐红娘子与小青等人带着人马缓缓向西安进发,自己则带着百余名骑兵,离开大队,快马加鞭返回西安。
按李岩的想法,秦王肯定是招他回去,商议河南之事,而且是关于开封会战的。但他想错了,等他回到西安,见了秦王与诸位秦军重臣之后,秦王却没有说开封的事。
秦王取出一封书信,交与李岩,李岩打开一瞧,却是张献忠送来的。
信是写给驻扎在汉中的李敢的,因为二人是结义兄弟,因此张献忠这封信写得很是随意,大意是说,他要攻占四川,请李敢向秦王提个建议,双方一起出兵,打下四川之后,双方平分地盘。李敢不敢作主,立刻派人将此信快马送到西安,请秦王决断。
秦王对张献忠虽也了解,但是没有和他联过手,而李敢又是张献忠的兄弟,也不好听他的意见,因此一听李岩回来了,立刻召他来见,听听他的看法。
毕竟李岩与张献忠并不陌生。
李岩一看这封信,再想想秦王急召自己回来,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笑了笑,望着白起说道:“这是重大军事行动,我想听听大将军是如何想的。”
白起不动声色:“张献忠为人诡诈,我的意思是先不出兵。因为李公子刚刚率军在河南打过几仗,军马疲惫,汉中也是刚刚拿到手,还未安定,这个时候,不宜动兵。”
他顿了顿,又道:“况且川军十分勇悍,而且地形又多是山地,秦军以疲惫之师进入川中,百姓又不支持,前途殊难预料。”
李岩听了,连连点头:“这话也对。秦军最近连续作战,军士已经疲于奔命,再进川中去作战,只怕会被累垮,我也赞成大将军的意见,秦军不出兵为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