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黄山之旅(1 / 2)

加入书签

第85章 黄山之旅

2017-05-03 作者: 金笛

第85章 黄山之旅

转眼就到了国庆节。

十月一日一大早,吃过早餐的丁一松和梅莉娅各自背着旅行包出了家门。他们打的赶到惠州汽车总站,然后乘上了早晨七点开往火车南站的直达客运班车,八点一刻就赶到了火车南站。

两个人在候车室里候了一会儿车,九点多钟便检票进了站,登上了G1602次列车。工夫不大,列车就徐徐开动了,转瞬间就风驰电掣地飞奔起来。

高速列车不但速度快,而且十分正点,下午四点五十七分准时到达了黄山北站。他们兴致勃勃地出了站,又打的赶到了屯溪滨江路的莫泰168快捷酒店入住。

因为梅莉娅就是黄山人,对屯溪很熟悉,为了逛老街方便,所以她选择了这家座落在新安江边又毗邻老街的酒店住下来。

坐了七个多小时的车,两个人都坐得腰酸背疼、骨软筋麻,想下楼去活动活动筋骨。于是他们便乘电梯下了楼。

来到酒店大厅,丁一松突然发现前台放着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代理黄山一日游”的字样。他立刻向前台女服务员询问了黄山一日游的价格和相关事项。

了解清楚了情况以后,丁一松扭脸和梅莉娅说:“咱俩也跟团吧,一人三百来块钱,明天早上六点来酒店门口接,省老事了!你说呢?”

“跟团是省事,那就跟团吧!”

他们交了订金,然后高高兴兴地走出酒店,去老街逛去了。

老街离他们住的酒店很近,走路也就五六分钟路程。到了老街,梅莉娅兴高采烈地给丁一松当起了导游。

梅莉娅告诉他,走进屯溪老街,宛若走进了布局考究的古朴画卷里,又像是走进了余音绕梁的歌谣世界里。

纤瘦逶迤的街巷、错落有致的商铺、雍荣雅步的人流,以及迤逦延伸的褐红色石板道……仿佛是抑扬顿挫的唐诗宋词,谦和地掩饰着自己的韵律;又像是意蕴悠远的水墨风俗画,氤氲着河清海晏的宁静和祥和。

梅莉娅告诉他,宁静祥和的老街是要慢慢品读的。因为老街的魅力不单单是古朴斑驳的高墙老屋,也不单单是蜿蜒逶迤、历尽沧桑的石板道,而是隐藏在有形世界里面的无形故事。解读老街的故事,就是解读老街一段凝固的历史,就是解读徽商的发展史。

南宋时期,朝廷迁都临安(今杭州),区域优势促使徽商蓬勃发展。拔萃出群的徽商曾一度赫赫扬扬,影响和左右了中国商界三百年。然而,在壁垒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商人始终位处末流,堆金积玉的徽商们只能构筑美轮美奂的建筑来填补心里的落差。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屯溪镇海桥建成,成为与黟、歙等邻县水陆交通的要冲。商家们伐木造屋、大兴土木。其中最典型的要数徽商程雄宗。孜孜不倦的程雄宗在屯溪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竟成足观。到了清朝初期,老街已经发展到“镇长四里”,朱门绣户比比皆是。商号林立的老街,成了名声籍甚、通衢广陌的重要商镇,四面八方的商人们一时间趋之若鹜。

毋庸置疑,南倚新安江、北靠华山的老街是个形胜之地。一条直街、三条横街、十八条古巷如经似纬,编织成了山水相连的交通网。四通八达的老街商铺从东牌坊算起,向西绵延1.5公里。丹楹刻桷的商铺多为两层楼的砖木结构,一色的徽派建筑风格。白色的马头墙,小青瓦苫盖的屋顶,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挂灯,以及飘拂着的犬牙形字号旗幡,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隔世之感。铺张扬厉的老字号店铺数十家,其中“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开设的中药店,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徽墨”、“歙砚”更是琳琅满目,“徽州四雕”(砖、木、石、竹)产品及徽派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根雕随处可见。古老的徽州文化在这里尽展迷人风采。

梅莉娅告诉他,在老街,最惹人眼目的建筑要数卓尔不群的万粹楼。这座糅合了徽派民居、园林、府第、商铺等诸种风格为一体的建筑,高四层。一层“九百砚堂”陈列和经营着以歙砚为主的四大名砚及文房四宝,二层展出的是各种文物和艺术品,三层是楼主的起居室,四层天台是一个小小的庭院,盆景、鱼池、假山、花木一应俱全,一派徽州园林的丰韵。

其实,老街的意义不只是展示了徽派建筑的古老丰韵,而是保持了徽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古香古色的老街和与时俱进的屯溪城糅合在了一起,积淀厚重的徽文化和现代文化糅合在了一起,糅合出了独具魅力而又令人企慕的城市佳境。

天渐渐黑下来,老街变得灯火璀璨。

走累了,走饿了,两个人迷离惝恍间走进一家古朴典雅的餐馆。一张八仙桌旁落座的几个食客,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风味小吃。丁一松瞥了一眼食客桌子上的东西,招来了服务员,点了黄山臭桂鱼、河螺丝、火烧冬笋、徽州毛豆腐,又要了一瓶白酒,饶有兴趣地品饮起来。

突然间,梅莉娅小声说了一句:“嗳,你还记得咱俩去年在杭州喝酒吗?”

“记得,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呢?”

“那天晚上喝的是黄酒,我差一点就喝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