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枪械专家(1 / 2)

加入书签

第169章 枪械专家

2016-04-29 作者: 叶知秋

第169章 枪械专家

当张虎亲自押送着这些设备来到忘忧谷时,唐思强和兵工厂的邝连长早已带着战士们等在这里了。随后张虎便让独立营负责护送的战士们返回了,只留下张虎和王兴随同邝连长的战士们一起将这些设备送到飞龙涧。候慧敏本来也十分好奇想跟着去看看咱们的兵工厂是啥样的,但她见独立营的战士都只送到这里便由兵工厂的战士接手,她便知道这是出于保密的纪律,于是便很自觉的回团部向赵天明汇报工作去了。

当赵天启看着这么多设备时,可把他给乐坏了。看着这些设备,本来就是原太原兵工厂的,同时也让他有一种亲切感。看着他的那兴奋劲,唐思强上前拍拍他问道:“怎么样?赵厂长,还满意吗?”

赵天启这才回过身来紧紧握住唐思强的手说:“团长啊,真的是太好太好啦了。我当初也只是这么随便的说说,没想到你这还真的给弄回来了,而且这些设备比我想像中还更齐全更完整啊!有了这些设备,这以后我们就不只是复装子弹炮弹了,而是能自己生产了。甚至还能自己造枪造炮了!”

最初唐思强也只是想到利用这些设备能大幅度的提高兵工厂的产量,可听赵天启这一说,他也十分兴奋的问道:“是吗?也就是说我们都能自己造了?”

“当然啦!”看着大伙都这么站着,他又连忙说:“都这站着干嘛,去办公室里咱们慢慢说。”唐思强也开心的说道:“那好啊!”这时一旁的张虎和王兴上前对唐思强说:“团长,我们这就回团部去向袁政委汇报一下根据地的工作,跟着还得赶紧赶回去。”唐思强点点头说:“那好,你们去吧,这次可真是辛苦你们了。”

赵天启也忙上前分别同他们握手,表示感谢。

进到办公室里坐下之后唐思强问道:“那这之后都能造一些什么呢?”赵天启说:“像大口径的火炮当然以我们目前的条件还是不能造,因为这些对钢材的要求特别高。而我们这里没有炼钢厂,就是有!一般的技术能力也难以炼也高强度的钢材。就算是在抗战以前,我们有的钢材也得从国外进口。现在我们这里只有溶炉,就是把那些报废的了枪炮上的钢材以及从铁路上扒来的钢材熔化了之后再使用。这种钢材只能造拍击炮还可以,当然步枪也没问题。子弹炮弹就更不用说了。”

唐思强点点头:“能这样已经很满足了,对了,你说能造枪。那能造什么样的枪?比如轻重机枪还有自动步枪这些能造吗?”

赵天启想了想说:“这机枪恐怕还是不行,因为这机枪射速快,枪管很容易发热。如果这枪管的钢材强度和耐热性达不到标准,这打不了一会这枪管就会因为受热而变型甚至是出现炸膛的现像。这种钢材没有大的炼钢厂是没法生产成型的。至于你说的自动步枪就是不用上膛退膛可以连继发射的那种吧!”

唐思强回答道:“是的,我们可以不追求能有多快的射速,因为就像刚才你说的,我们的条件还不具备。但只要是能自动射击,而不像三八式,中正式那样上膛退膛的这么麻烦就好。做为步枪能保证较为持续的射击就不错了,准确的说就是半自动步枪就行。”

赵天启一听便明白了:“团长你说的这种步枪我知道,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都有这种步枪,确实要比手动步枪的性能要高的多。不过我们还从来没生产过,虽然以前我们也参观过这种步枪,要说原理倒并不是十分复杂。可是许多工艺和技术上的要求却非常的高。当然这种枪对钢材材质的要求也不像机枪一类的那么高,但能不能生产这我还真的说不准。”

唐思强一听心想,看来还真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容易啊!这时赵天启忽然说道:“也许有一个人或许能帮上我们!”

“哦!是吗?谁啊?他现在在那里?”

“他是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后来我是去的日本留学,而他是去的美国。他学的就是机械,回国后,他也是在太原兵工厂,是枪械分厂的工程师。自太原沦陷后,便同他失去了联系。后来我在黄涯洞时,来了两个技工也是枪械分厂的。我听他们说我这同学当初在南撤时也是让日军给冲散了,后来到了那边却发现机器设备大部都没了。他也无事可做,便回临汾老家去了。”唐思强听完后说:“可现在临汾也沦陷了,他还会在那里吗?”

“这个嘛,我现在也不知道。不过可以试试。如果能找到他并把他请来,我想这也许能帮上咱们大忙。”

唐思强想了想说:“我觉的可以试试,那他叫什么名字?家是在临汾那里?”

“他叫许明志,以前中学时放假我曾去过他家一次,家境算中等吧,其父是一个茶叶商人。就住在临汾城东大街。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是否搬迁我也不清楚了。”

听他说完后,唐思强说:“不管找不找的到,我都认为都是值的一试。像这样的人才如果就这样荒废埋没了那太可惜了。想想这国民政府也真是的,像这样的人材却弄得无用武之地。好吧,那我这就回去了,这事请天明通过我们在那边的同志帮着查找一下。如果能找到并请来,那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赵天启说:“团长等等,这样吧,我给他写封信。如果你们找着他了,我想看了我的信或许他会愿意来的。”

天色已经很晚了,一阵细细的春雨飘飘洒洒的下了起来,这雨虽不大,但却下的挺密的。大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的稀少起来,路旁的一家小酒馆里此时已没有什么客人了。只有在灯光昏暗的角落处,还有一人坐在那里自斟自饮着。这人头发散乱,脸上的胡须虽不长,但看来也是许久没刮过了,并戴着一副眼镜。也看不出他的实际年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