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抬价(1 / 2)
第九十四章 抬价
2016-04-21 作者: 黑暗火种
第九十四章 抬价
唐伯虎的这幅《李端端图》,从表面上看,该图共绘五人。
图居中处坐着一戴文生巾、留八字须的书生,其面部神情和倚坐姿,无不显示儒雅的气度和风采。左侧黑书桌两边的是主人的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鲜明,有层次感。
右侧的是来客,手持一朵白牡丹的小姐。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
四女围着主人,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出主人的重耍和地位。背景是山水大屏风,上方题诗:“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
严格说来,王浩明手里的这幅《李端端图》,画中人物的神态举止显得很呆板,人物衣饰的线条也不够流畅。并且用纸很拙劣,纸张用的居然是熟纸。
生宣纸又叫生纸,生产后直接使用,吸水性,润墨性强,强用于泼墨画,写意画。笔触层次清晰,干,湿。浓,淡,变幻多端。从明清到民国这沏多年的时间里。
书画家使用的,大多都是生纸。
但是就王浩明而言,他现在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做熟纸生纸的,他也欣赏不出这画中的人物形态有什么不妥。
王浩明看到的是,在这幅表面洒金纸张的背后,还有一张薄薄的宣纸画,而他所感应到的灵力,完全都是那张画中所蕴含的。
这幅画应该分为三层,最表面的一层,就是以熟纸所画的《李端端图》,而第二层,就是狭糊贴附在第一层画之后,用生宣纸所画的《李端端图》,上面还有七八个铃印,由于熟纸纸张比较厚,透气性也很差,是以从表面上,完全无法看出下面还另有乾坤。
在生宣纸之后,就是按照通常书画的传统办法猿糊的了,如果王浩明对被糊技艺稍有了解的话,他就能看出来,这幅画的敌糊,绝对走出自名家之手,技艺十分高。
这人不但把这幅真画隐藏在假画之后,而且还利用假画上的《李端端图》,把真画上面容易显露出来的红色铃印掩盖的天衣无缝,但是又偏偏让这幅画,假得让人看一眼就失去兴趣的程度。
在中国的古玩史上,有四五次兴盛时期,而伴随这些古玩盛行的,就是一些屏品仿品的大量出现,甚至一些名家都曾经造假做旧过。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保护好手中的珍品,而把真画做成假画,这幅唐伯虎的画就是这样。
而且这人装被的手艺极为高明,恐怕就是原先收藏此画的人,也不知道其中端倪,否则的话,肯定会妥善加以保存的,也不会流落到这黑市拍卖场之中。
“好了,下面一件拍品,唐代三彩马,起拍价为五万元,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上来看看。”
就在王浩明神情恍惚之时,这个黑市拍卖也进行了到尾声,中间又拍出了三个物件,大多都是墓葬出土的。
从这也可以看出,朗杰的货物渠道,恐怕多是一些“土夫子”但是他的黑市拍卖,质品比较少,这也是能吸引许多在收藏界比较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的缘故。
刚才那个墨镜女,花了六十五万的价格。拍了一套明朝藩王墓出土的日常用金器。
而坐在王浩明不远处的那个中年人,则是用三十八万的价格,拍到一个汉代的说唱俑。
虽然有些残破,但是那李老板仍然宝贝似地捧在怀里,王浩明随意打量了一眼,里面确实有灵力存在,不过这说唱俑的品相太差,许多地方都残缺的,灵力也都流失的差不多了,这样的物件,王浩明是看不上眼的。
还有一把战国的青铜古剑,品相倒是还可以,剑柄处的木头把手已经全部腐朽掉了,不过剑身依然寒光闪,纹路清晰。
起拍的价格倒是不贵,只是两万块钱,李志这小子倒是看上这把剑了,不住的抬价,到了最后。就只剩下他和谢老头两人了,最终这把剑被谢老头以三十一万的价格买去。
李志虽然没有买到,依然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而那谢老头,则是面色铁青,使劲的瞪着李志,王浩明看得好笑,这俩牛脾气撞到了一起,不闹出点火花才是怪事呢。
看着朗杰正卖力的介绍着台上的唐三彩。王浩明也在脑海中搜索起有关唐三彩的知识来了。
唐三彩是在高宗时期才开始生产的,高宗时唐王朝国力日渐强盛,统治阶级的奢侈之风也愈演愈烈,达官显贵们期盼死后仍能享受荣华富贵,因而在自己的墓穴中总要随葬大批珍宝和三彩器,从而使厚葬之风日盛。
王浩明前段时间所看的关于鉴赏类别的书籍,大多都是书画类的,不过也有几本讲到陶瓷类的古玩,其中就有关于唐三彩的介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