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陆上雄狮(1 / 2)
第二天陈海松乘飞机赶到机械化第一军驻地察哈尔右翼后旗中部白音淖尔与乌兰哈达苏木之间数千平方公里的荒漠上,之所以把营地选择在这里,陪同前来的王树声介绍说这里距集宁00多公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荒漠草原辽阔、周围山区植被茂密便于重装备隐蔽。
上半年多支地质考察队被派到到乌兰察布大草原,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石灰石、铁矿质量上乘、储量很大,大同搬的水泥厂就建在乌兰哈达苏木,去年建成投产,产量突破了0万吨,今年力争达到0万吨,苏联援建的玻璃厂去年下半年投产,生产出平板玻璃和罐头瓶,对绥远的工业建设和城市住宅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乌兰察布已经是绥远省包头、伊克昭盟之外的第三工业规划区,随着工程兵三师开到这里,红贲煤矿、红格尔图石灰石矿、乌兰铁矿、白音淖尔盐湖矿相继得到开发。政府投资兴建的煤矿、铁矿、小型炼铁厂、化工厂、石棉厂、石墨厂等工业企业数十家,两三万华北、河南、苏联难民被安置在这里成为产业工人从事矿产采掘、钢铁、建材生产。
公路扩建已经完成,规划中从集宁到红格尔图的铁路线路勘察、基础工程都已准备就绪,就等着包头钢铁厂、机车厂、铁路信号厂的钢轨、机车出厂后铺轨运行。铁道兵部队已经离开红格尔图向西北方向的二连浩特延伸,最终这条铁路将通到乌兰巴托、乌兰乌德。
嗅觉灵敏的晋商铁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跟着铁道兵的足迹来到这片新奇的土地上,利用当地畜牧业资源和洋芋等土产在开发区投资兴建了肉食加工厂、淀粉厂、粉条厂、皮革加工厂、地毯厂、砖瓦厂,让原本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镇涌进数千人慢慢兴旺起来。
陈海松在飞机上向下俯瞰,到了被炸开的山岭露出一片片白花花的石灰岩,蚂蚁似的民工们推着小推车往来运输矿石,高大的水泥厂区烟尘弥漫,周围一片灰蒙蒙的。心里不由得一叹,中国不缺资源、不缺资金、不缺工人,缺的是整体规划和吸引资金的政策。
绥远抓住了战争破坏带来的意外收获,吸引来大批有一定资产的工商阶层、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获得了大批离开家园的穷苦农民,为发展基础工业奠定了基础。
工业的发展在改变封建社会制度、传统生产方式,增加社会经济总量、各阶层民众收入、反哺农业畜牧业的同时也在损害着当地的自然环境,这是很让人无奈的选择,好在绥远地广人稀、地形开阔,控制住生产规模,发展资源型的重工业造成的破坏会相对小一些。
现在需要的是量的积累,靠的是人海战术,这是工业化初期不可避免的起步阶段,只有先发展才能走向规范。随着钢铁大量产出、机械行业不断壮大、电力的日益充足,现代化的采掘设备、运输设备、生产设备逐步更新换代,掠夺式的开发、破坏性的生产将会得到改善。
飞机按照他的要求低空飞到训练场上空,这里竟和后世生活训练过的临泽有几分相似,略有起伏的荒漠、干涸的河床、大片的戈壁,背阴处白雪覆盖下不大的一些小山、点缀其间的生命力异常顽强的一簇簇的蒿草组成一幅浩瀚无边塞北荒原画卷,让他倍感亲切。
更让他高兴的是到了荒原上缓慢移动的装甲部队,大致一数只有0多辆,也就是一个坦克营,从行进态势上似乎正在进行初级的驾驶训练,速度只有十几公里。
他不由得再次叹气,咱们底子太薄,八路军里大部分战士都是扛锹扶犁的庄稼汉,挑些炮兵都费事,摆弄现代化的飞机坦克的确需要一个过程,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坦克旅团的装备,却没有足够的坦克驾驶员,开都开不动更别说去打仗了,技术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再行进中的坦克,既有日本的九五式、九七式、**式、也有苏联的t-26、bt-7,都是烧汽油的轻型坦克,牌子杂、火力弱、装甲薄,真靠这样的装备跟苏联、美国对阵输的会很惨,可这终归是咱们的钢铁洪流,是未来装甲兵的摇篮,还是要呵护的。
飞机降落在一片平坦草场上的野战机场,走下飞机陈海松立即感受到塞外的苦寒,最少零下20度的气温、小西北风嗖嗖的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躲在屋里都冷何况在野外建设、训练,真是苦了后方的同志们了。不等他感慨完,穿着棉大衣、大头鞋、戴着狗皮帽子、棉手套的李聚奎、李天焕、李太国、方强等人忙迎上前来敬礼问好。
这几个人都是西路军的高级干部,算是陈海松的老相识,李聚奎是参加平江起义的彭德怀的老部下,**红一军团的的一师师长,一四方面军会师支援到四方面军来的担任九军参谋长,古浪战役失利后还代理过九军军长一段。方强是九军宣传部长、李太国是九军二十五师师长、李天焕则是三十军的政治部主任,张掖整编时他们归入教导师担任旅级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