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终于上映(新年快乐)(2 / 2)

加入书签

而那些没有后台的片子,则是被推出来做替死鬼,不可能让整个《父子》大的上映期间都是只有一部片子吧。

所以其他的除了父子之外的电影只能是那些能上映,但是没有后台的电影。

……

李志走到最近的一个影院,走到前台,因为是带着墨镜。再加上今天看电影的人数非常的多,所以。也没有让售票员看出什么不同。

“给我一张下一场的《父子》的票。”

“对不起,没有了。”

“那下下一场呢?”

“也没有了。”

“那你说最近的一场是什么时候。”李志疑惑的问道。没有露出和普通观众的愤怒的感情。

售票员对于李志还是很有好感的,因为李志的轻声细语,不同于那些听到没票之后就大吼大叫的观众不通风,李志显得非常的温文尔雅。

所以售票员轻声的解释道:“是这样的,因为《父子》的反应特别好,经过今天的首映之后,观众的好评一致,所以影院的老总临时决定增加场次和大荧幕。”

“但是还是没有阻挡那些来观影的观众,30块钱的定价不高也不低了。那些看过之后的观众回去在宣扬,周围的各种朋友小伙伴们都在这个时候来订票。”

“这不,你看现在的最新一场有票的已经到了晚上12点了,而且位子已经很少了,还有十几个的样子,怎么样,先生要来一张吗?”

“呵呵,谢谢你的解释,耽误你的时间了。这么晚的话那就算了,等以后抽个时间再来看好了。”

“那也行,现在确实是比较紧张,等暑假的前几天过去之后就好了。”

售票员最后还和李志说了下。李志则是转身离开了。

出了影院,李志舒了一口气,终于算是轻轻地松了一口气。这么好的反应看来票房真的不会低。

回去之后,李志静静地等着第二天的票房结果。

……

第二天。李志先买了一张报纸,看着上面的那些评论。无一不是好的,都是在说观众看完之后那种的感受。

就如同这个人说的:我是抱着很大的期待去看的,事实证明,和所有事情一样,抱有期待是我的活该。

原本以为这是一部温情脉脉的亲情片,即使有苦难也只是为了让人更感动的桥段,我甚至因为自己对亲情的超低抵抗力忐忑来着,思虑着要不要备好纸巾,结果是我想太多了。

我环手在胸前看完整部片子的。据心理学上的讲,这个动作代表自我保护和敌对心理。我想是的,我很排斥。

有人说,这部片子描写了人生的残酷、苦难、沉重、、、、、、很久以前,曹先生就说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对这对父子格外心狠手辣吗?我不觉得。不用看电影,随便看看蹲在人才市场门口,面前摆块“木工、油漆工”之类牌子的农民工,你大概就可以看到麻木了。

长大的人犯错是不容易被原谅的,所以身为父亲的焦虑加神经过敏,身为母亲的逃避,可以被冷静剖析,一个是只有占有欲而没有责任感,还不懂反省,一个是主见有,野心有,同样没有责任心,于是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的活该。

没有长大的人犯错时容易被原谅的。所以作为孩子,可以因为也许是所谓对父亲的爱,义无反顾的去偷;可以因为想要母亲不离开自己,对自己都想偷偷离开的父亲说“你去把妈妈抓回来好不好”;可以一边自己顺手牵羊,一边在被抓后咬着父亲的耳朵说“我不想去,你却非要我去”、、、、、、没有力量没关系,只要你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别人,就会得到原谅,就会被照顾。不需要自己去判断是非对错,不需要自己去费劲思考对策,不需要自己努力看看有没有别的路走,反正还只是个孩子。

我邻座的女生的感慨声一直不断,看着孩子没钱,在大巴上被司机催着交钱的时候说“好可怜”,一路“好可怜”下去,直到那小孩被抓差点被打死,她说“死了也挺好,跟着这样的父亲要怎么长大啊”。

犯错的时候瞪着大眼睛被可怜、被原谅,也许是挺简单、挺美的,那别人说“活着太辛苦死了好”的时候,是不是也就选种死法了结得了?

是我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吗?难道所有的孩子都要等到变成“大人”,才需要“做人”吗?那孩子究竟是怎样长大的?只要个子长高就可以了吗?长大只能依靠别人吗?当不甘被叫“孩子”的时候,只大声嚷嚷抗议就完了吗?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实在是很虐的心境。

还好,最后孩子长大了,偿了旧债。我已经没有力气追究,用来还的是怎么来的,孩子的性格是怎样的、、、、、、我只想离开电影院,假装他一切都好,就像那明亮的眼睛一样。(未完待续。。)

ps:2015年快乐,3500字大章送上祝福,愿大家过年都开开心心的,我还在苦逼的码字,没存稿,真他娘的悲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