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借钱(1 / 2)

加入书签

(感谢:死宅之肆虐的琴弦打赏了200起点币)

接手了电灯公司之后,萧震雷将公司大部分事务暂时交给李书林去处理,振华公司的工厂厂房的建造由胡为山和吴世荣管着,宋世杰管着工厂招工的事情,法斯特在上海滩到处找西洋技术工人,他则准备专心进军橡胶股票市场。

从今年年初开始,由于上海滩的洋人们不断地将伦敦橡胶市场上行情传过来,让上海滩上的各个橡胶公司的股票很快上扬。去年,伦敦橡胶市场上每磅才2先令,到了现在居然涨到了5先令,按照这个势头下去,估计到年底涨到10先令是绝对有可能的,伦敦的橡胶股票也随之水涨船高。而现在不论是在远东还是在伦敦,很多金融寡头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日后众多的橡胶公司还没有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萧震雷决定要趁着这个机会率先进入橡胶股票市场。

现在这个时期,橡胶股票的行情才刚刚有了起色,上海滩、包括伦敦橡胶股票市场的股价都才升值不久,就例如兰格志橡胶公司的发行股价每股约为60两,现在也仅仅翻了一倍多一点,这也是因为国际橡胶价格的涨幅造成的,许多橡胶公司的老板们都没有意识到可以利用这个情况来抬高股价,再过一段时间,等这些橡胶公司的老板醒悟过来,市面价格估计会升高到一个难以相信的地步,所以这个时期进入股市大肆收购低价位的橡胶股票,需要花费的头寸就会少得多,等股价升高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进入花费的代价就会很大。

这些天萧震雷让秦连魁找私家侦探将上海滩上大大小小的橡胶公司调查了一遍,根据调查得知,现在把总部设在上海滩的橡胶公司只有十几家,远没有后来的四十多家那么多,在东南亚种植橡胶的公司也只有五十多家,相比后来的一百二十二家这个数字还差得很远。在上海滩的这十几家橡胶公司只有七八家真正在东南亚有橡胶园,就连最先在上海滩开公司的兰格志橡胶公司的麦边都没有自己的橡胶园,兰格志公司只是一个皮包公司而已。

拿着厚厚的一叠调查资料,萧震雷花了两个钟头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看完后放下资料看着对面的秦连魁问道:“秦先生,这些资料属实吗?就连最先成立的兰格志公司都只是皮包公司,没有橡胶园?这种玩笑可开不得啊!”

秦连魁拱手道:“先生,我敢担保这是真的,这些资料我也看过了,当时我也很震惊,就问了小福侦探社的马博阳先生,马先生说他恰好有一个本家亲戚在吕宋,就拍了一封电报过去让他的亲自到产地查询了一番,谁知道那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橡胶园!”

“哦?有这事?”萧震雷有些不可置信,兰格志公司成立也有五六年了,居然从来没有人怀疑它是一个皮包公司,要知道这家公司是上海滩上实力最大的橡胶公司,麦边那洋鬼子居然弄虚作假欺骗其他股东?

想了想,萧震雷问道:“这个小福侦探社的马博阳是什么来头?我这几次的事情,他都这么快调查清楚,看来能力不一般嘛!”

秦连魁笑道:“这个马博阳确实不一般,想当初清廷委派留学生出洋去留学,原本是有他的,可不知道被谁走后门给挤下来了,他心中因此不愤,恰好他家里也不缺钱,因此就在家里死缠烂打,死活要家里出钱自费出洋留学,那批留学生都去了美利坚,他则自费去了英吉利,花了一点钱在英吉利皇家警察学校做旁听生,后来校方见他十分努力,各科成绩都远超其他英国学员,因此将他正式收为学校的学生,等他毕业之后,英方鉴于他出色的成绩想让他留下任职,却被他拒绝,之后回国,可他回国之后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咱大清也没有巡捕局,再者当初慈禧老佛爷下诏召回出洋留学的学生,他没有奉召,而是毕业之后再回来的,官面上的大人们也不敢用他,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一阕不振,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他又不想浪费了自己学到的东西,于是就自己在租界开了一家侦探社,据说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的副督察长麦高云还是他的同学呢,他能在租界把侦探社开得风生水起,还多亏了他的同学照拂,不过他本身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他也不可能把您交代的事情这么快就调查清楚!”

“哦?公共租界警务处副督察长麦高云是他的同学?”萧震雷有些惊讶,随即又道:“既然他有这层关系,干嘛要自己开侦探社,而不找麦高云在警务处谋个职位?”

秦连魁叹道:“这其中也许有他的自尊心作祟的原因,也有可能他有着不愿意替洋人做事的想法吧,谁知道呢?”

萧震雷点点头:“嗯,这个人不错,有时间还请秦先生介绍我们认识一下,我是最欣赏他这样的人才的!”

“好,就看先生什么时候有时间了!”

送走了秦连魁,萧震雷思索一番之后,他让吴妈把账房范之庸找来。

范之庸很快赶了过来,见着萧震雷拱手作揖行了一礼:“先生,听说您找我?”

“哦,范先生来了?是这样的,最近我要用钱,金额比较大,除去建工厂、买机器和原料的三百万两之外,我们家还有多少银子可以动用?”

范之庸作为专业账房,听说东家相召,他当然是随身携带账本,现在听萧震雷问自己的家底,他连忙拿着账本翻了起来,过一会儿便道:“先生,除去那三百万两,账上还余七十万两!”

“嗯!”萧震雷闻言摸了摸下巴想了想吩咐道:“现在咱们家开销也大,这样吧,留下五万两以备不时之需,剩下六十五万两你给我准备好,我随时要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