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文言文阅读(1)(2 / 2)

加入书签

3.3.5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解析: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2008·河南)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3.3.5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解析:(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

(2)感激3.3.5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解析:(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3.3.56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对比论证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3.3.57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解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2008·山西)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3.5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连月不开()

(3)薄暮冥冥()

(4)至若春和景明()

解析:(1)雄伟景象(2)放晴(3)迫近(4)“日光”或“阳光”

3.3.5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解析:(1)太阳和星星隐藏(去)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体)。

(2)浮(波)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沉下(水中)的玉璧。

3.3.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从时间上描写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沉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解析:答案是C。②③段阐述上文“览物之情”“异乎”,而非抒情。

3.3.61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解析:这一句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浩大的气势。

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3.3.62与“疾在腠理”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疾风知劲草B.痛心疾首C.疾恶如仇D.积劳成疾解析:答案是D。本题考查对字义的理解。A项“疾风知劲草”的意思是“在猛烈的大风中,才能知道什么草是坚韧的”。这里的“疾”当“迅速”讲。B项“痛心疾首”的意思是“形容痛恨或悔恨到了极点”。这里的“疾”当“疼痛”讲。C项“疾恶如仇”的意思是“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这里的“疾”当“恨”讲。D项“积劳成疾”的意思是“长年操劳过度而得病”。这里的“疾”当“病”讲。再看题干的例句的意思是“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这里的“疾”当“病”讲,与D项的**相同。

3.3.63对文中语句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的意思是:那地方是掌管生死的神所管辖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意思是:扁鹊发现桓侯一看他,转身就跑。

C.“使人问之”说明桓侯的态度有所改变,派人去扁鹊那里了解自己的病情。

D.“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的意思是:桓侯的病情恶化了,派人去捉拿扁鹊,要治他的罪。

解析:答案是A。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B项意思应该是“扁鹊远远地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C项的意思应该是“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D项的意思应该是“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

3.3.64对本文阐述的道理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明的医生是无须仪器检查就能判断出他人是否有病的。

B.病人与医生如果缺乏密切配合,是难以达到医疗效果的。

C.过分相信自己而不相信群众是极端错误的。

D.它告诉人们,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解析:答案是D。

(2008·北京)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若夫淫①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②,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注释】

①[淫]有版本写作“霪”。②[曜]有版本写作“耀”。

3.3.6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樯倾楫摧摧:

(2)浮光跃金金:

(3)把酒临风把:

解析:(1)折断(2)金色(3)持(执)

3.3.6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山岳潜形翻译:

(2)长烟一空翻译:

(3)静影沉璧翻译:

解析:(1)山岳隐没了形体(2)大片烟雾完全消散(3)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3.3.67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感极而悲”源自:

“其喜洋洋”源自:

解析:“感极而悲”源自: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其喜洋洋”源自:宠辱偕忘。

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舟首尾长约八分有余,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3.68判断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之”的指代对象说明的正误。

(1)箬篷覆之(指代“船舱”)()

(2)闭之(指代“小窗”)()

(3)石青糁之(指代“一种青色颜料”)()

解析:第(1)句前是“中轩敞者为舱”,此处的“之”是指前一句中的“舱”,所以判“√”;第(2)句前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此处的“之”是指前一句的“窗”,也可判“√”;第(3)句结合上文的句子来理解。这里的“之”就应指代“刻着字的凹处”,所以此句应判“×”。

3.3.69对“雕栏相望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A.隔着雕栏和栏杆可以互相望着B.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C.石雕和栏杆互相对望D.雕刻花纹的栏杆互相看得见解析:答案是B。“互相望着”、“互相对望”、“互相看得见”都不妥。

3.3.70这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要求:总共不超过八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也考查概括能力。答案是:“体积小容量大”或“体积很小容量很大”。

3.3.71请用文中的词语写出这段介绍核舟的主要内容。

解析:舟长、舟高、船舱、小窗、雕栏、右刻、左刻。

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王育①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②,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③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闯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⑤,官至太傅。

【注释】

①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学者。②羊豕(shǐ):猪羊。豕,猪。③截蒲:截断水杨树枝条。④鬻(yù):卖。⑤仕伪汉:在伪汉做官。汉,指当时北方的一个政权,因作者视东晋为正统,因此以“伪汉”称之。

3.3.72为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代育还羊豕()

②给其衣食()

解析:①huán②jǐ3.3.73解释带点的词。

①为人佣()

②后截蒲以学书()

③闻而嘉之()

④育遂博通经史()

解析:①被②写字③赞许④广泛。

3.3.74下面加点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其主笞之B.仕伪汉C.一狼洞其中D.不耻下问解析:答案是B。

3.3.75“育将鬻己以偿”的正确译文是()

A.王育准备卖掉自己,来赔偿主人的猪羊。

B.王育准备卖掉家产,来赔偿主人的猪羊。

C.王育已经卖掉自己,赔偿了主人的猪羊。

D.王育已经卖掉家产,赔偿了主人的猪羊。

解析:答案是A。

3.3.76这段文字可分四层,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层意。

①第一层(开头至“近学堂”)

②第二层(“育常有暇拾薪”至“日夜不止”)

③第三层(“亡失羊豕”至“令育与其子同学”)

④第四层(最后一句)

解析:①写王育家贫,从小便替人放牧。②写王育日夜勤奋学习。③写王育有幸得到郭子敬的帮助指点。④写王育终成大器。

(2009·成都)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3.7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C.寒暑易节易: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劳苦解析:D(苦:愁)

3.3.7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解析:答案是C。C项都是“却、可是”;A项“凭”/“因为”;B项“他”/“的”;D项“向”/“比”。

3.3.7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解析:

答案是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

(2009·成都)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②。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③突:烟囱。④上行(háng):上位。

3.3.8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又行以逆道道:道理B.宜以时抑制宜:应该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过:拜访D.终亡火患亡:通“无”

解析:答案是A。道:道路。

3.3.8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译文:

(2)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译文:

解析:(1)奢侈就不谦逊了,不谦逊必定会轻视(怠慢)上级。

(2)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3.3.82“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答:

解析:

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提醒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永之氓①成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②,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⑤。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⑥曰:“汝愚之甚,蔽⑦之甚!身⑧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

①氓(ménɡ):百姓。②中济:渡到河水的中间。③寻常:古代以八尺为寻,两寻为常。④偶:同伴。⑤怠(dài):懒惰,松懈。此为疲倦无力。⑥号(hāo):大声喊叫。⑦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⑧身:自身,自己。

3.3.83与“水暴甚”中的“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暴十寒B.不畏强暴C.暴病身亡解析:答案是C。“水暴甚”的意思是“河水突然涨得很大”,“暴”当“突然”讲;“暴病身亡”的意思是“突然生病而死”,“暴”也当“突然”讲。

3.3.84对“绝湘水”中的“绝”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断绝B.横渡C.尽解析:答案是B。“绝湘水”的意思是“横渡湘水”。

3.3.85与“吾腰千钱”中的“腰”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左右欲刃相如B.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孟尝君客我解析:答案是A。“吾腰千钱”的意思是“我的腰上缠着上千钱币”,“腰”当“腰上缠着”讲,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左右欲刃相如”的意思是“秦王的侍从想要杀相如”,“刃”当“杀”讲,这里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3.3.86这篇短文的中心是()

A.批评“永之氓”的同伙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本质。

B.通过记叙一个腰缠千钱的“永之氓”因贪财而溺死的故事,无情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人。

解析:答案是B。

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甲】韩子①曰:“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②正己。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无以正鬓眉③;身失道,无以知迷惑。”

【乙】客有任④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⑤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⑥,泰然⑦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⑧,客终不悟,悲夫!

【注释】

①韩子: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是荀卿的弟子。为当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②道:指学说、主张、思想等。②鬓眉:鬓角、眉毛,指代容貌。④任:信任,相信。⑤乌:哪,怎么。⑥黑子:黑色的病和斑点。⑦泰然:心情安定,若无其事的样子。⑧匿笑:暗笑。

解析:【甲】文选自欧阳询的《艺文类聚》,【乙】

文选自钱大昕的《潜研堂文集》。两篇短文都是选自课外,是典型的比较阅读题。综合起来看,它有两个特色:一、选文短而精当,哲理性强,通过正反对比阐明道理;二、选文内容上有内在联系,都讲镜鉴之优劣得失,告诉人们洁身自好必须以镜为鉴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三、选文通俗易懂,难易适中;四、论题标准化,便于客观答题。

3.3.87下面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道无明过之恶②客有任目而恶镜者A.①wù厌恶②wū罪恶B.①è罪恶②wù厌恶C.①ě罪恶②ě恶心D.①wū哪里②è厌恶解析:答案是B。第①句“道无明过之恶”的意思是“学说不因证明过失而有罪恶”,这里的“恶”应译为“罪恶”,读è。第②句“客有任目而恶镜者”的意思是“有个客人相信(自己的)眼睛,却厌恶镜子”,这里的“恶”应译为“厌恶”,读wù。

3.3.88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以道正己(正直)

B.镜无见疵之罪(毛病,缺点)

C.鲜当意者(少)

D.左右匿笑(暗笑)

解析:答案是A。A项“故以道正己”的意思是“所以要用学说来检查、纠正自己”。这里的“正”应释为“纠正”。B项“镜无见疵之罪”的意思是“镜子不因照见缺点而有罪恶”。C项“鲜当意者”的意思是“很少有适合自己心意的”。D项“左右匿笑”的意思是“左右的人暗暗笑话(他)”。

3.3.8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故以镜观面②常以身翼蔽沛公B.①智短于自知②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C.①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D.①泰然谓美莫己若②曾不若孀妻弱子解析:答案是B。A中的两个“以”都释为“用”,介词。C中的两个“是”都释为“这”,代词。D中的两个“若”都释为“如”,动词。“莫己若”,即“莫若己”,其中的“莫若”和“不若”都是“不如,不及,比不上”的意思。“短”在①中释为“缺少”,动词;在②中释为“陷害,说别人的坏话”,动词。

3.3.90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的“吉之人”认为“照镜子”,既可知,又可窥见自身的,而加以。

【乙】

文则通过“客人”“任目而恶镜”的可笑表现来讽刺那些的人,劝诫人们不要,而要经常“照镜子”,以便及时、、缺点。

解析:形象缺点弥补或纠正忽视自己的缺点而目空一切、自以为是盲目自信发现正视改正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盛②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

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盛:吸饮。

解析:

【甲】

文选自课文《曹刿论战》,【乙】

文选自课外文章《蜘蛛与蛇》(出自薛福成的《庸庵笔记》)。选文一篇课内一篇课外,在内容上说明的重点都是“抓机遇”,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出击,克敌制胜。所设题目考点全: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翻译、理解和归纳;题型灵活多样:填空题、选择题、翻译题、简述题。

3.3.9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既克,公问其故()

(2)齐师败绩()

(3)果腹而去()

(4)如是者三四次()

解析:(1)已经战胜(2)溃败(3)离开(4)像这样3.3.9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登轼而望之而势稍不及B.战于长勺苛政猛于虎也C.蜘蛛乃稚其脑今乃掉尾而斗D.以首俯地以尾击柳解析:答案是D。A项前一句的“而”为顺接意,后一句的“而”为转折意;B项前一句的“于”当“在”讲,后一句的“于”当“比”讲;C项前一句的“乃”当“就”讲,后一句的“乃”当“竟”讲;D项前一句的“以”当动词“用”讲,后一句的“以”也当动词“用”讲。

3.3.9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②公将鼓之③欲穷其林④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⑤我将东徙⑥温故而知新A.①④B.①②C.②⑤D.③⑥解析:答案是B。①句中的“布”和②句中的“鼓”都是名词做动词,用法完全相同。

3.3.9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夫战,勇气也”相同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解析:答案是B。题干的“夫战,勇气也”是判断句,B项的“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也是判断句,这两句的句式相同。

3.3.95把【甲】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解析: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去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3.3.96填空。

(1)【甲】文中鲁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在之时;【乙】

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致蛇于死地。(请以文章原话回答)

(2)【甲】【乙】两文揭示的一个共同道理是解析:(1)彼竭我盈意稍倦,以首俯地(2)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

(2008·陕西)阅读文言选段,回答下列问题景公出游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法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②,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③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④。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⑤。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粮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纵山而不反谓之流,纵水而不反谓之连,纵兽而不归谓之荒⑥,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善。”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遵:循。②巡狩:视察。③省:考察。④豫:指帝王秋天出巡。⑤度:法度,准则。⑥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