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八十年(2 / 2)
薄雾笼罩金鸡湖,蒙蒙细雨柔无声。灯火明灭,波光粼粼。水磨的秋风,水磨的苦茶,水磨的雅韵。
王芳一袭风衣,素面素妆。先生眼角眉梢都是笑,恨不能作少年狂!先生太太也高兴,饮碧螺茶,品茅台酒,兴致浓郁,恭敬举杯,当年风韵,优雅再现。
王芳特意带了《长生殿》和《牡丹亭》的光碟送先生,先生则事先就写好了字,没有当众拿出,却让我悄悄送给王芳……
11月7日,阴雨。因次日我要去湖南采访,不能为先生送行,故上午去昆山宾馆看望侯先生夫妇。之前,我跑遍了昆山几乎所有的书店,只要是昆曲的片子,都买,一共买了十六盘。
先生说,这是我最想要的!
说到了前天在李公堤上的“雅集”,先生还特别说到,你可以写下来,这是很不错的一次“雅集”。
不错,是雅集,而且是颇为完整的一次雅集:有书画家、诗人、作家、艺术家,还有为侯先生的画展提供全程赞助的沈岗先生,这不,都全了!
为了这次雅集,侯先生还写了一首诗。
我问,送给谁?
送给你杨老师的!
我就暗笑:前两句是在美国加州写的,就是看了王芳的《折柳·阳关》写的,后两句,是前天晚上见了王芳之后续的。今天又补写了四句,而且在诗中特意嵌了“王芳”二字,这不分明是为王芳写的吗!
先生是王芳的超级“粉丝”,先生对王芳是钟情至深。
说到王芳,先生就妙语连珠;
见到王芳,先生就眉开眼笑。
昆曲使先生年轻。
一个月以后,收到侯北人先生从美国寄来的信,送我两帧书法,是他的修改了的诗和长短句,诗曰——丹青染罢无他事
水磨腔落苦茶中
难忘阳关折柳唱
也曾堤上踏灯红
王孙清醇邀小宴
芳草幽香露华浓
休道千里无故旧
姑苏冬雨思重重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五日杨守松老师王芳院长老铁诗人赵宗概馆长沈岗先生余及内子张韵琴同游姑苏李公堤适值江南冬雨景色更为动人因得此诗归美后书之以呈守松先生雅教侯北人于老杏堂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同时,还有先生给王芳的书画,托我转送,画的什么?写了什么?不知道。
昆曲万岁
2010年,先生与朱屺瞻的画展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展出后,11月底来昆山,颇有趣的是,先生知道我在写昆曲,所以我们在一起,从来不说字画,只说昆曲,而且一旦切入就如昆曲一样丝丝入扣,绵绵不绝。
典型的“昆虫”!
先生对昆曲的关注,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这次先生以九十四岁高龄,远涉重洋来昆山,画展开幕式上,先生精心准备了一幅画,送给他的昆曲的偶像王芳,王芳为先生唱了《牡丹亭·寻梦》。之后,先生依然念念不忘说昆曲:昆曲是最好的,昆曲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做不好,我们对不起昆曲,对不起祖先。
昆山没有昆剧团,好在我的醐途楼有两个昆曲演员,就说好请先生过来听昆曲。
12月7日,气温骤降,还担心先生不会来,不料,下午三点,先生按时来到。过桥时,嫌搀扶的人太慢,非要两级一跨!走过老街,很快来到醐途楼。室内暖意融融,投影仪放了先生年轻时追捧的吴素秋和现在的最爱王芳的图片。先生心花怒放,笑语盈盈。
醐兰和依兰为先生演出《游园》,之后醐兰表演《惊梦》。先生入迷,手指轻叩,神魂轻醉,颔首吟唱。先生太太笑盈盈在他耳边悄语,又对我说:真好,她(醐兰)的形象比某某某还要好!
接下来,依兰又唱了《寻梦》。先生由衷地喜欢,说,不错,是可造之才!这么夸奖,出乎我的意料。乘着高兴,先生站起来说,我来画两幅牡丹给她们。当即兴笔,画白牡丹、墨牡丹两幅。可见先生如何开心了。
晚餐时,官员到场。先生应酬,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昆曲,对他们说的也是昆曲,甚至举手高曰:昆曲万岁!
大洋彼岸一位九十四岁高龄艺术家在昆曲发源地喊出这样的心声,其内涵及所引发的思考,让我这个在昆山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作家感到深深的震撼。
不知道昆曲故乡的人听了会作何感想?
无“芳”不诗
2009年9月,收到先生自美国加州寄来的信——
守松大兄:
接诗篇及《昆曲之路》大作,正细细研读,知昆曲过去多难过程,希望热心人士能多多支持,不致使此国粹衰落。对于王芳,她的艺术造诣,实非一般艺人所能及,尤其她的气质内涵,在弟有生之年所接触过的艺人,无人可与之对比,这是她之所以在艺术上成功的惟一条件。她是昆曲界的瑰宝,昆曲出了一个王芳,是值得珍惜的,希望吾兄能多予扶持、爱护。为了昆曲的前途!!
好了,下次再谈。谢谢您的大作,还在细读。近好。
弟侯北人上
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五日先生言辞恳切,对昆曲的拳拳之心一以贯之,同时,先生对王芳的赞誉和“珍惜”也溢于言表。
至今,先生给我的信札已十余封,其中先生的诗词七首,差不多每一首都会嵌进一个“芳”字!
寻梦之旅
2011年3月,又收到先生的一首诗,信中说到,“王芳允于秋冬再到昆山时为弟献演《牡丹亭·寻梦》”。
读后感慨不已。随后将先生的心愿告知王芳,并且当下就和她预约:先生11月将来昆山,请无论如何留个档期,为先生表演《寻梦》一折。王芳欣然应允。我将此意转告先生,并且涂鸦一首,题曰“寻梦”,并请赵宗概先生书以寄赠先生——漂泊十万里,一线牵幽魂
梦里望家乡,水袖一片云
美人在云端,秦楼何处寻
丹青作方舟,方舟载我心
老杏堂前雨,李公堤上情
北人听南曲,美酒伴美声
返老沧桑意,还童说化境
素秋至雅芳,圆梦真如神诗是写了,话也传到了,只是,我对先生“寻梦”之旅能否成行,尤其是王芳的档期能否落实,其实一点也没有底。先生高龄,虽十分健朗,但毕竟九十五岁了,万里劳顿,怎么也是令人担忧的。再说,王芳演出、讲课还有社会活动十分频繁,也难绝对保证可以为先生演出啊。
9月,得知先生行期已定,马上告知王芳,她说“应该没问题”。“应该”不是“肯定”,多少还是有点玄的。直到10月11日虎丘曲会时,遇王芳,再次说起,她说,中旬可以。我悬着的心落了地。谁知,后面又生波折:先生11月9日到,王芳10日回苏州,12日去武汉,之后又要去日本,这样算来,惟一能演出的只有11日了——
显然,王芳感动于先生的痴情,所以能够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地为先生表演,她说:“也是了却一个心愿……”
最后的担心是:这几天昆山官方如何安排,是否接见先生?时间会不会冲突?
为了协调,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了。
关于演出节目,预先想了三个方案,先生裁定,演《惊梦》和《寻梦》。至于演出地点,和王芳商量,征求意见,再去现场,再和美术馆领导沟通……先后有过六个方案,最后从诸多方面考虑,决定在昆山宾馆琼花厅。当下即去现场,然后就演出场地布置及所有细节,列出十五项,传给美术馆长霍国强……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
老天更是帮忙。前一阵的阴霾持续很久,先生一到,竟然秋高气爽,丽日高照。下午和先生聊昆曲——我们在一起,除了昆曲,绝少聊其他,而关于昆曲,我们“无话不谈”。先生说,王芳的了不起在于她有内涵……
天高云淡,秋色浓郁。琼花厅水磨雅韵,水袖飘逸。《牡丹亭》之《惊梦》和《寻梦》,王芳演得很用心,很投入,越到后面越出彩。侯北人夫妇看得如痴如醉,先生目不转睛,意醉情迷。
演出结束后,先生说,能这么近距离欣赏王芳的表演,的确是圆了魂牵梦绕的夙愿,此生足矣!太太也说,我也跟着他享受,到家都是(昆曲),到这里(昆山)也是……她特地买了丝巾,加上她精心挑选的先生画的荷花图,一起送给王芳表达谢意。
九十五岁的侯北人先生,不远万里,飞越太平洋到昆曲故乡昆山,如愿以偿,欣赏了高雅美丽的昆曲艺术,满脸洋溢着幸福的亮色,自言“一生只有一回”!
我说,还有啊,先生一百岁,我去美国看您,别的不带,就带昆曲……
先生一笑,满脸纹路若鲜花盛开。
九五老顽童,二八正年轻!
寻梦之旅,还在延续……
斟翻绿蚁
2013年,浙江省美院和泰州市分别为侯北人先生举办大型展览。
九十七岁的侯北人再次飞越大洋来到昆山。
依然神采奕奕,三句未了,就说昆曲,就说王芳,“我写了一幅字,自己很满意,准备送给王芳!”随即展开,但见苍古遒劲七个大字——斟翻绿蚁是南柯“这是《紫钗记》的最后一句,送给王芳!”
11月17日下午,王芳在苏州演《柳如是》,先生自是要看,看得十分投入,谢幕时,稳步上台,将字送给王芳。台上台下齐声鼓掌,却鲜有人知道,这位白发老者是从大洋彼岸飞来的九十七岁大画家!
看戏的还有香港赶来的邓砚文,还有那个五岁就迷上昆曲的重庆女孩小婉玉!
很可惜,没有把三代粉丝齐集在一起,和他们心中的偶像一起合影。
好在第二天,王芳拨冗来昆山,在侯北人美术馆,和侯北人、邓砚文一起见面,成就了昆曲界的一桩佳话……
两代粉丝,铁杆“芳迷”,与他们心中的偶像一起合影,那份幸福,那种美丽,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