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二座高峰:战后新电影(2 / 2)

加入书签

幕表: 黑白,无声

出品: 1934年,联华影业公司

编导: 吴永刚

摄影: 洪伟烈

主演: 阮玲玉黎铿章志直李君磐

【剧情梗概】

影片描写一个少妇为养活孩子,被逼卖淫,并时遭流氓欺压。孩子长大后入学,又遭受富家子弟的歧视与辱骂。她愤而反抗,以酒瓶击死流氓,自己也被关进监牢。

这位“神女”在影片中是**的受害者与心灵的崇高美的统一体。创作者写出了她的卑贱和自尊,软弱与刚强,借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对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表现了深切的同情与关注。

作为中国无声电影的巅峰之作和“新兴电影运动”的前期成果,《神女》富于社会揭露与批判的一面,显然只是其成就的一个侧面。联系吴永刚在《神女》之后导演的“联华”首部有声片《浪淘沙》可以清楚地看到,吴永刚的社会批判实际上是非现实性的指斥,他的立场是从人性关爱的角度对(抽象的)黑恶势力和世道人心的谴责。正是基于此,《神女》的人性主题表现为善、恶,卑、尊两分间的撕裂与统一。

因此,《神女》是中国电影知识分子满怀人性良知和善意的影像书写,而阮玲玉精湛忧愤的绝妙表演,为这一书写平添了亮色。

《八千里路云和月》

幕表: 黑白

出品: 1947年,联华影艺社

编导: 史东山

摄影: 韩仲良

主演: 白杨陶金周峰高正

【剧情梗概】

抗战爆发,音乐家高礼彬与女大学生江玲玉双双参加抗战演剧队,并产生了爱情。演剧队在徐州、长沙前线演出时,历经风险。最后到了大后方重庆,高、江两人的爱情也在战火中成熟,结为夫妇。抗战胜利后,两人重返上海,却见到种种黑暗不平的现象。高、江两人贫病交困,但精神上更加坚强。

这是一部被评论称之为“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一个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的准史诗片,前后风格并不十分统一。然而,正是这种不统一,实证性地揭示了“战后新电影”艺术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前半部分是典型的“纪录片”体式,从上海、苏州、徐州、长沙到重庆的艰苦历程被真实地“一次过”。纪实风格成为这一部分最显眼的亮色。而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的部分,则又是传统剧情片的体式。史东山之所以会在《八千里路云和月》中显现出叙事结构和风格上的“不和谐”,是抗战阶段故事片创作对纪录(片)手段和风格的借鉴,并追求通俗化叙事的艺术努力在战后电影创作中的延续。在大后方史东山是拍片最多的导演,他的《好丈夫》、《胜利进行曲》、《还我故乡》都主动靠向纪实性与通俗性的战时标准。因而《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联系战后与战时中国电影的范本,是纪录手段、风格、通俗叙事全面进入故事片,引发中国主流电影镜语体系(影像构成、结构体式、影片风格)全面变化的实证性范例。

《小城之春》

幕表: 黑白

出品: 1948年,文华影业公司

编剧: 李天济

导演: 费穆

摄影: 李生伟

主演: 韦伟李纬石羽张鸿眉崔超明

【剧情梗概】

从重庆回来的医生章志忱去小城看望旧时同学戴礼言,发现戴礼言的夫人玉纹正是旧时情人,两人遂陷入旧情与理智的痛苦矛盾之中,戴礼言知了内情,服安眠药自杀,被章志忱救起。这出情感与理性的冲突最终以章志忱的离开、玉纹与戴礼言的和好结束。

作为“文华”电影的经典,《小城之春》十分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质朴、智慧的一面。这种“非进步性”的品质,使其备受诘难,隐没无闻30年。然而在时间与艺术的道路上,玉质无损。当重见天日,温润坚硬依旧。《小城之春》的叙事策略显然是经历了程式化与诗意化处置的。“小城”只见城门并无市井,破败的庭园、花园,荒芜的城头,清澈的小河则是费穆为表意配置的场景。这种配置有充足的留白,构成了实与虚的张弛。《小城之春》的镜式选择,尤见功力。对摄影机和演员的双调度生成的运动长镜头段落,映对着思维方式与叙述表现的东方韵致。在段落之中表现点染,有诗,有画,有京剧的借鉴又不着痕迹,“城春草木深”的意境,志忱初来那夜运动长镜头所表现的“散点透视”的特殊效果,妹妹戴秀的出场亮相……这些细节被纵贯影片的恹恹情绪和旧情冲动所串起,将“发乎情,止于礼”的“一步三叹”尽数释放。

就此而言,《小城之春》是极端东方性的,传统以血脉贯注的方式在影像肌体中重新鲜活。换一个角度,《小城之春》又是极其“作者性”的,费穆的个人化创造从观念到手段与效果的独异性都符合有关电影“现代性”的标尺。那么,只能说《小城之春》是一个复式文本,而正因如此,它具有了恒久的耐看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