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众养生之刮痧(二)(1 / 2)

加入书签

第五章 大众养生之刮痧(二)

2018-04-15 作者: 养生祛百病编委会

第五章 大众养生之刮痧(二)

第十三节 胃脘痛

胃脘痛是指胃或心下区域的疼痛。胃脘痛是很常见的症状,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都可导致胃脘痛。而情绪变化(如精神过度紧张)、饮食不规律、饱食后马上运动、食辣过度、饮酒过多、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也都会导致胃脘痛。

刮痧部位

胃脘痛选足阳明胃经的梁丘、内庭、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可调理脾胃、驱邪扶正;可选任脉的中脘、下脘穴,中脘穴是胃经的募穴,主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选脾俞、胃俞、内关、公孙穴,可益脾健胃。

腹部:沿腹部中线由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中脘、下脘穴的刮拭。

下肢前侧: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上至下分别刮拭脊柱两侧,重点刮拭脾俞、胃俞穴。

背部:沿足阳明胃经走行,由梁丘穴刮拭至内庭穴,重点刮拭梁丘、足三里、内庭穴。

前臂内侧:点揉或刮拭公孙穴。

足背:点揉或刮拭内关穴。

第十四节 慢性腹泻

腹泻持续或反复出现两个月以上,就是慢性腹泻。慢性腹泻既可以由消化系统之外的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或消化系统器官的疾病(如肝胆、胰腺疾病)导致,也可以是因肠功能紊乱引起。慢性腹泻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至带黏冻、脓血。

刮痧部位

慢性腹泻可选任脉的中脘穴,中脘穴是胃经募穴,主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可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脾俞、大肠俞穴,前者可补肾阳,后两者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选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穴,可健中止泻。

刮痧方法

腹部:沿腹部中线心口窝自上而下刮拭至脐周,重点刮拭中脘、天枢穴。

小腿前侧:沿足阳明胃经走行,由外膝眼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刮拭足三里穴。

腰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上至下分别刮拭脊柱两侧,重点加强脾俞、肾俞、大肠俞穴的刮拭。

温馨小提示

腰背部循行的经脉有督脉和膀胱经,腰背部刮痧的治疗保健作用有很多:1.可以治疗腰背疼痛、肩部疼痛、下肢疼痛。

2.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咳嗽、发热、食欲缺乏、胃痛、便秘、胸肋胀痛、肝郁气滞等症,调节脏腑功能。

3.保护脊柱,缓解骨关节疾病。能及时发现并改善脊柱两侧肌肉韧带的不平衡,消除不合理的受力,避免或减缓骨关节疾病的发展,延缓脊椎退化。

第十五节 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和粪便干燥难解。一般每周排便少于2~3次,或进食后48小时未能排出,或每天一次但是感觉排便困难、排便不净、排便不畅等,都是便秘。

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分肠蠕动能力降低,如多次妊娠、过度肥胖、年老体弱、怀孕而导致的功能性便秘,以及消化道结构改变,如肠道肿瘤、肠粘连、肠扭转等导致的器质性便秘两种。

刮痧部位

便秘选任脉的关元穴,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大肠俞、小肠俞穴,可润肠通便;可选足太阴脾经的腹结、公孙穴,前者可行气导滞,后者可益气通便;选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穴,可补脾益气。

刮痧方法

小腿前侧:沿足阳明胃经走行,由外膝眼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足三里穴的刮拭。

点按或刮拭公孙穴。

腰部: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上而下刮拭,重点刮拭大肠俞、小肠俞穴。

腹部:围绕脐周,由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天枢、腹结、关元穴的刮拭。

足内侧:加强足三里穴的刮点按或刮拭公孙穴。

第十六节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可分为单纯性和肥厚性两种。慢性鼻炎可因为急性鼻炎治疗不当使疾病迁延而致,也可能是因周围器官的慢性病变而累及所致。慢性鼻炎的患者常有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的表现,并有多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有的患者可出现嗅觉障碍或说话有鼻音。

刮痧部位

慢性鼻炎选手阳明大肠经的迎香及经外奇穴的上迎香(鼻通穴),可疏通鼻周经气;选督脉的上星穴及经外奇穴的印堂穴,可清肺泄热;可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风门、肺俞、膈俞、脾俞穴。

刮痧方法

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大杼穴向下,经风门、肺俞、膈俞穴刮拭至脾俞穴,重点加强大杼、风门、肺俞、膈俞、脾俞穴。

头部:沿督脉走行,由印堂穴向上,经上星穴刮拭至百会穴,重点刮拭印堂、上星穴。再沿鼻唇沟,由上迎香(鼻通穴)刮拭至迎香穴,重点加强上迎香、迎香穴的刮拭。

第十七节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三种。慢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疼痛、饱胀、嗳气等表现,也可有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乏力等症状。有胃黏膜糜烂的患者可有呕血或柏油样便,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贫血。

刮痧部位

慢性胃炎选足厥阴肝经的期门穴,可疏泄肝胆之气;选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可宣通上焦之气;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和任脉的中脘穴,可通降胃气;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脾俞、胃俞穴,可调补脾胃;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三阴交穴,可宣通中焦之气。

刮痧方法

腰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刮拭脾俞、胃俞穴。

腹部:点按或刮拭期门、中脘穴。

上肢: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内关穴。

足背:点按或刮拭公孙穴。

下肢前内侧:沿足阳明胃经走行,由上而下刮拭,重点刮拭足三里穴。点按或刮拭三阴交穴。

第十八节 颈椎病

颈椎病是因颈椎及其周围组织(如椎间盘、周围韧带)发生病变而引起颈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进而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颈椎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颈肩持续性酸痛或阵发性剧烈疼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等。患者的颈肩痛常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严重者甚至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等症状。

刮痧部位颈椎病选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和足少阳胆经的风池、肩井穴,可祛风通络;选督脉的大椎穴,可祛湿寒;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可生气化血;选足太阴脾经的血海穴;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肾俞、肝俞、膈俞穴,可润筋骨、滋阴血、通经气;可选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中俞、肩外俞穴;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和局部阿是穴,可通经止痛。

刮痧方法

颈后及肩部:沿颈侧肌肉走行,由风池穴刮拭肩外俞穴,重点加强风池、天柱、肩中俞、肩外俞穴的刮拭。

腰背部:沿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大椎穴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大椎、肾俞、肝俞、膈俞穴的刮拭。

下肢:沿足阳明胃经走行,由外膝眼自上而下刮拭,重点加强足三里穴。沿足太阴脾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至膝关节上方,重点加强血海穴的刮拭。

上肢:分别刮拭或点按外关、合谷穴。

局部痛点:刮拭或点按局部阿是穴。

第十九节 高血压

高血压病又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血管、心、脑、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烦躁、失眠、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左心室肥大,严重者可致左心衰竭、脑出血、高血压脑病、肾衰竭、视网膜出血等。

刮痧部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