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利用优势互补形成双方的吸引力(1 / 2)

加入书签

第三节 利用优势互补形成双方的吸引力

2018-04-15 作者: 林海

第三节 利用优势互补形成双方的吸引力

国外有个研究得出,如果一个组织人才发挥要想达到最优化的状态,那么,最好选择直觉型的人负责出谋划策,一个思考型的人负责具体监督工作,一个情感型的人负责人事联络工作,一名冲动型的人负责一些具有突发性的工作任务。最终,这种优势互补定律得到的标准和结果是整体远远大于各个部分的相加。

这种优势互形成的吸引力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产生十分巨大的互补效应。从心理学上的角度来说,互补性主要是指双方在能力特长,性格气质,思想观念和需要利益上存在的差异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性,双方才会在活动中产生互相吸引的关系,一旦双方的需求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互补吸引力。

比如说,甲说具有的特长不是乙所具备的,而乙所存在的优势又正是甲所欠缺的,二者互相需求就会相互吸引。因为二者都能够满足双方所欠缺的,自然会达成一种协作。而这种互补吸引又得自于双方心理的依赖性和自我完善的愿望。

因此,存在优势的互补,就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易相互吸引,达到共赢。

存在优势互补的四个方面

存在优势互补得自于双方存在的差异性,当双方发生互补关系时,一方能够满足另一方的需求或者弥补对方的不足,或者一方满足了另一方的愿望,从而导致一方对另一方产生好感。这就是说,互补性是有条件的,能否实现优势的互补还要看彼此的能力特长,人格特征。需要利益和思想观点。

●能力特长存在的互补吸引

刘雨和张娜工作上相当默契,这要源于她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双方可以能力互补后。

二人人供职于某广告设计公司,刘雨负责选题策划,张娜负责图片设计制作。起初,二人各自负责不同客户的广告设计,负责人发现二人的设计风格都存在缺陷。刘雨绘图和电脑操作方面能力比较突出,但是创意一般;而刘娜刚好相反。负责人对二人的设计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有互补的倾向。于是,试着让二人对同一个客户资料相互沟通,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两个达成分工,由刘雨负责文案策划,由张娜进行绘图,这样设计的作品结合了两人的优势,创意独特,让人耳目一新。

其实,像刘雨和张娜这种能力互补而双赢的现象在现实当中很常见。

由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实践的差异,就会出现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的差异性。

而从人的心理层面来说,人们大多喜欢比较有能力,有特长的人。与能力强、有特长的人交往,可以使人越来越完善。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等人曾经做过一个相关的实验,结果显示能力强的人即使犯了小错误,反而招人喜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不犯错误的人。例如我们在求学的经历当中,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很招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哪怕他们犯了错误,老师都会给予谅解。

那么,如何发挥自身能力优势,达到互补呢?

·营造一个好的互补环境,做到对环境里共事的对方充分信任和尊重。尽量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把自己的优势突显出来。

·不以利益来衡量自己的个人得失。

·产生矛盾而无法解决的时候,首先考虑是否自己行为和沟通方式有了问题。

●性格气质方面存在的互补吸引

心理学家对性格气质相似的人的合作效率和性格气质互补的人的合作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两个性格气质相似的人往往会因为存在同样的弊端,常常做事无主见;而两个性格气质互补的人之间合作就会相互取长补短,合作效率明显高于性格气质相似的人。由此可见,性格气质互补的双方的优势更加的明显。一般情况下,性格气质的互补关系呈现出如下特征。

·活泼健谈的人与沉默寡言的人互补;

·脾气暴躁的人和温文尔雅的人互补;

·易于冲动的人和理性的人互补;

·做事鲁莽的人和思维缜密的人互补。

●利益诉求方面的互补吸引

联想在中国市场的覆盖面远远超过了IBM,如果和联想能够合作,IBM今后在中国的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将会更加顺利。IBM把先进的技术引进到联想的部分产品中,而联想在营运方面的效率能够继续帮助IBM把成本管理得更好。对于联想来说,它得到的不仅有IBM先进的技术,还有畅通的国际销售渠道,以及其强有力的品牌影响力和渗透力。

所以,无论是联想还是IBM,他们都认为这并购活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联盟,在这个长期的战略联盟中,联想和IBM实现了充分的利益互补。

事实上,很多时候合作上的协调都是一方需要“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另一方需要“获得一定价款或酬金”。而这两种不同的利益需求,是可以通过双方的合作来实现的,这就是利益需求的互补性。

既然利益需求互补可以给双方都带来可观的效益,那么,人们在进行合作时就一定要为争取自身利益做出最大的努力。如果存在利益需求互补的劣势,也不应一味的妥协。因为妥协而妥协的互补是很难继续进行下去的。

●思想观点方面的互补吸引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际交往中的个体,他们的思想观点总是有着他个人或者他所处团体的固定模式,一般不会突然发生巨大变化。而这某种固定的思想模式和观点视角,往往是具有片面性的,因此一个善于学习并积极求进取的人,往往会被那些和自己持有相左观点的人吸引。在两种思想和两种观点的斗争过程中,双方的思想观点优势互补,都得到了完善。

促成双方互补吸引的最佳状态

取长补短的互补行为的出发点都是首先从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互补的结果又可能存在以下四种状态:

·双方进行互补,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到期往当中的相互满足。

·双方中的一方在互补的过程当中得到了满足,另一方大失所望。

·双方相互满足了某种需求或弥补了彼此的缺陷。

·一方的某一个特点帮助另一方实现了愿望,导致另一方对对方产生好感。

相互满足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达到相互吸引,也就是后两种状态:双方相互满足了某种需求或弥补了彼此的缺陷;一方的某一个特点帮助另一方实现了愿望,导致另一方对对方产生好感。

在互补的过程当中,双方之间最终之所以产生摩擦和矛盾,难以继续互补,就在于一方在进行互补的时候,导致另一方的利益的受损,最为严重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因此,要想达到双方互补吸引的最佳状态,就要坚持“互惠”和“共赢”。

●和谐才能共荣

A和B在同一条街上开了两家不同的饭店,一家比较倾向北方口味,一家比较倾向南方口味,但两家也都分别做各种菜系。两家经营范围有很多相同之处,时间久了就渐产生矛盾,相互较劲,甚至还发生过冲突。面对越来越对的竞争对方,双方相互竞争也很难保证生意的红火。最后,两家协商合并,这样南北菜系进行互补,更加的地道和专业,规模也更大。确实,合并后的生意更加的红火。

案例当中的两家饭店正是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缺陷,也看到了对方的优势和缺陷,更加重要的是彼此看到了,各自存在的优势和缺陷可以进行互补,本着和气生财,才会最终话干戈为玉帛,走上相互满足共赢的道路。

●利他才能利己

站在一个参与者的角度考虑,如果一件事情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对别人也没有好处,那么参与的过程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们思维主观上一直是考虑对自身有没有好处,而忽略对方的利益,达到互补似乎很难。

心理学家荣格有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这就意味,绝对的我是不存在的,只有融入我们的“我”。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需求,有一种利他意识和利他心理。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更多有利于互补合作的因素,在这个互补合作的过程中,利他和利己的目的可以同时达到。

●提高补给对方的能力

如果自身满是缺陷,而没有对方所需要的优势,这种互补也很难达到相互吸引的最佳状态。没有人会去选择一个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的人来合作,因为每个人都不喜欢麻烦和累赘。如果要想自己吸引对方,就要增强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对方或者其他的人所不具备的,自身有优势,吸引的眼球也不会距离你太远。

进行自我剖析,寻找性格对立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