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爱记仇的人(1 / 1)

加入书签

蒋小芬将半筐梅子认真看了下,点头道,“这青梅挺好的,连大小都差不多。晚上洗干净了我就动手腌,明天让你哥去买些冰糖回来,中午就有得吃了。”

“妈,这里有十斤,能腌多少酸梅酱啊?”

肖瑶虽然也想尝尝,但最主要的还是拿到镇上跟煎五花肉配着一起卖。

“出完水加上冰糖,十斤梅子出十斤酱也差不多了。到时找个坛子装着,可以拿到店里配煎肉。”

蒋小芬知道女儿心思活,不会只是想着自己吃。

十斤酱就目前店里的情况已经很多了,应该可以用好一阵子。

吃完饭,周梅在灶上洗碗,蒋小芬开始忙和。

肖瑶点了二哥去帮忙,自己也凑着看了一眼。

脱水是用盐的,第一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主要是要掌控好盐的用量,太多会咸太少会淡。

蒋小芬一边往盆里撒盐,一边在嘴里默默念叨着,她的这些工夫都是从父亲那里偷学过来的,当年父亲没有教过她,但她将多少斤梅子配几勺盐的数量记下来了。

次日,肖勇钢上镇去买冰糖,现在这些也不需要票,有钱就行。

肖瑶上午去水塘里洗衣服,再回家看见两个村里的大婶子在自家院门口探头探脑。

“婶子,你们在这干嘛?有事?”

这两人鬼鬼祟祟的怎么跟贼一样。

“哟,肖瑶回来了。”

两个妇人看见肖瑶面露喜色,见她手里提着洗衣服的桶又啧啧有声,“果然不同了,都会洗衣服了呢。”

“是啊,是啊……”

肖瑶,“……”这两人搞什么鬼。

“瑶瑶啊,你妈还在地里呢?”

怎么叫起自己的小名来了,肖瑶看着她们的假笑头皮发麻。

“我妈还没回。”他们家都没人。

“没回也没关系,是这样的,听说你们家在镇上做面条生意,我们就想问问你们要菜不?”

原来是过来卖菜的,肖瑶还真没有料到,想来自家在镇上做生意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了。

传得还真快啊!

“应该是要的吧,不过得等我妈回来才能确定。”

他们面馆里用的白菜上一场是自家后院的菜,一次就用掉十几斤,后续发展肯定要在外面买,这点不需要想。

不过跟村里面的人打交道,肖瑶还是让自家老妈来应付比较好。

跟相熟的人做买**不得交易市场,里面还有人情世故。

“那行,一会你妈回来你先跟她说说,我们晚点再来。”

两个妇女笑着走了,肖瑶眨巴着眼睛,这两人一幅讨好的样子,是想自家收下他们家的菜吧。

也就二分钱一斤的白菜,两人真够拼的。

中午,蒋小芬带着两个儿子跟儿媳妇回来了,在屋檐下洗手的时候肖瑶将有人上门卖菜的事情向她提了提。

蒋小芬摇头,“早上在地里的时候我就答应吴有庆家的了,那些人想卖菜只有排后面。”

她的话刚刚说完,院门口就传来敲门声,仍然是过来问他们家要不要菜,只不过来的并不是早上那些人。

“菜是要,不过我已经答应隔壁家的了,你们的得排在后面。”

“没事,那些菜我给你们家留着就好。如果要得多,让我当家的给你送店里去,还不用你们使力气。”

为了卖掉那点菜大家都削尖了脑袋,蒋小芬听闻可以送到镇上,来了兴趣,还给两人排了序,下下场就送去,量她到时再定,毕竟下场开始不打折了会用多少还不好说。

现在白菜这种东西家家都有,镇上都很少有人卖,城里倒是有,最便宜的菜,二分钱一斤而已。

不过二分钱也是钱,平时吃不完就会给猪吃的东西,现在能卖钱了,何乐而不为。

打发两个卖菜的,早上找过肖瑶的两个妇女又来了,蒋小芬已经洗完手,端着女儿给她倒的热水在门口翘腿喝水。

“菜啊,现在我家里做生意肯定是要收的,不过我都答应好几家了,怕是排不上你们家的。抱歉了,大江媳妇,满仓媳妇。”

蒋小芬说完拿着瓷缸吹了几下,后面没喝,继续握着手里暖手。

她虽然还是穿着有的补丁的衣服,不过这阵势已经赶上旧社会地主家的老太太了。

两个妇人一听就知道蒋小芬这是不乐意收她们家的菜,面上为难,心里更是一阵阵后悔。

一直嫌肖家穷,没有当家人,平时爱说点闲话,也没有打好关系,怎知会有求到人家面前的时候。

“蒋姐,你们镇上的生意那么好,几家的菜怎么够。我们不急,等前面的没菜了,我们再拿过来。”

这年头想挣点钱不容易啊,大冬天的外面没有活,村里分了田地以后种子跟肥料都得自己出钱备了,在下一季粮食没有出来之前,其实大家都很紧巴。

“拿过来?”蒋小芬皱眉,“人家都是给我送到镇上去,你还拿过来让我自己背,这事不成,菜没法收了。”

蒋小芬喝了两口热水暖身子,斜眼看着院子里的两个人想冷笑。

她在村里虽然没人敢惹,但背地里说闲话的并不少,这两人不就是么,之前叽叽喳喳的说得可欢了,现在知道说好话来了吧。

不让她们吃吃憋,讨不回当年那口气。

“这?”

两人料到想卖菜到肖家肯定会受阻,因为蒋小芬是个爱记仇的人大家都清楚。

可没有想到会被拒绝得这么直截了当。

其中一人为难,因为平时是有点爱面子的人,另一人却赶紧笑道,“送到镇上没问题,我们也是愿意的。”

“呵!”蒋小芬扯了下嘴角,正想再好好挖苦挖苦,一直在她旁边的肖瑶说话了,“妈,虽然现在答应了好几家,不过两位婶子的菜应该也是用得上的。”

肖瑶轻轻咳了声,又对院子中间的两人道,“两位婶儿,下个月应该差不多了,到时就收你们的菜吧。”

肖瑶也没有料到在镇上做生意会引起这些事情,刚刚她看见母亲出气得意欢快,转念想想,这或许是他们家风评转型的好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