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动员(二)(1 / 2)

加入书签

实际上,琼州百姓对于动员令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早在远征南洋时,州里就对整个战争进行过统筹,为什么而战、胜负的结果、每个人的用处等等,将全民战争的概念,通过最朴素的语言进行讲解和分析,培养起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起他们对于胜利的渴望,就是刘禹一直在推行的一种策略,当然了那个时候,并没有提出动员这个说法。

到了半岛战役的时候,全州已经接纳了超过五百万百姓,这种策略逐渐深入人心,通过广播、新闻纸、夜校将战争与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光是直接的参与者就超了一百万,几乎涉及到州里的每一个家庭,只有悉悉相关才能全力以赴,无论是拿着枪走上第一线的军士、跟随军队渡海的作工者、保障后勤的船工、运送物资的民夫、为前线提供衣物、熟食的女工、救死扶伤的医士、鼓舞士气的说书、唱曲艺人等等等等,每一个的心里,都会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战争的结果让所有的百姓陷入狂欢,当那些被俘虏的敌军将领串成一串走过大街小巷时,这种热情被彻底点燃了,在那一刻,压抑了三百年的民族自尊心达到了顶烽,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用欢呼和高唱抒发心中的情感,整个城市彻夜不眠,相识或是不相识的人用各种地方的语言相互招呼,人们甘于分享拥有的一切,从美食到心情。

黄琬是经历过那一刻的,在他看来,这种狂欢已经远远超过了临安城里所谓的“与民同乐”,区别就在于,那时候的百姓并不在乎庆祝的是什么,只想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官家会有什么赏赐,国家也好、民族也好都是非常遥远的事,经常把它们挂在嘴边的,是那些士大夫,当他和手下挤进欢乐的人群,看到那些俘虏时,涌起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感,因为胜利有他们的一份子。

“黄总管,老黄?”

“啊,张参议。”

张青云与他打交道的时间不多,却知道他是抚帅看重的人,并不敢有所怠慢,后者失神地一拱手:“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有件事情要与总管商议一下。”

张青云接过了后勤的担子,除了粮食,还有方方面面的许多东西需要筹措,黄琬做出一个倾听的姿势,对面的姜才也看了过来。

“新军的军服,还需总管费心。”

黄琬毫不意外,请他来这里,就料到了是怎么回事:“没说的,咱......们本就是做这个的,有单子做,只有高兴的,还是照以往那样么?”

张青云却没有答他,而是用目光征询了一下姜才的意见,后者接过了兵马司总管的位子,连那个“权”字都不带,可见已成定职,那就是金明之下的二把手啊。

“与以往有些不同之处,新军步卒的上衣依然是红色交领,只是臂章的图样要改一下,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不再按人订做。”

“那便好,但不知数量几何,几时交货?”

“十万套,一个月后。”

黄琬合计了一下,如果每套的大小一致,分解下来也就是一个女工三天一件,需要一万名女工才能完成,时间上还是很宽裕的。

“人工没有问题,布匹、针线、器具需要置办。”

“这些事物找孙七,你列单子交与张参议,他负责协调。”刘禹插话道。

黄琬“嘿嘿”一笑:“那就有劳了,烦请张参议与孙管事说说,上回那种踩衣机,我们工坊的女工试用了一下,很是不错,能不能一并置办些?”

张青云拿笔记下,他不知道这机器的作用,刘禹却是一清二楚。

“那种机子,只能用于大规模成衣,不可偷懒用于订制的绣品,人家要的就是全手工细活。”

“抚帅放心,某家省得。”

黄琬见他说得郑重,连连点头不止,姜才身边的段重勋也凑了个热闹。

“既是做新衣,总不好短了水军一份,没得你们上了船齐齐整整,咱们就是破烂流丢不成?”

姜才一听哑然失笑:“少不得你老段的,新军换装要紧,先紧着他们做,某的马军和你的水军排在后头,样式不同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