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采摘战果(2 / 2)
“我……我愿归顺。”
“很好,很好,来,来,请将军这就随我去见我家主公。”
刘琮其实也是一直在等待诸葛亮的消息,见到二人前来,刘琮便从座位上起身相迎。
刘琮仔细的观察着于禁,年约四十来岁,虽然略带憔悴,仍不失大将风范。心中暗想,这就是曹操曾经夸奖的人啊,当年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198年,破张绣于穰。擒吕布于下邳。199年,与史涣、曹仁、乐进攻破眭固于射犬。
可谓战功累累,曹操啊,对不起了,我挖墙角了!
“主公,亮不辱使命,将于将军带来了。”
“于禁参见主公!”
“好,好,我得文则,又添一员虎将,匡复大计何愁不行?”随后刘琮又和于禁一番闲谈,便让诸葛亮领着去安排住处。
与此同时,徐庶那边,也顺利说服了周仓、孙乾和简雍等人,至此刘琮已经在这场曹操主动发起的战争中攫取了最大利益。
百姓方面,新野数万人到襄阳逃难,从夏侯惇手里救下的新野百姓也只有一少部分愿意继续回新野,大部分被刘琮安置在了南郡。
军队方面,除了三千多匹战马,还有将近两万的曹军俘虏,这些人大部分是被传染瘟疫跑不快,文聘等人将他们抓到樊城之后,樊城的医官随即开始忙碌,十之**都健康的存活了下来被编入伍。除掉战争中的损失,襄阳附近的守军从六万变成了七万五。
将领方面更是大丰收,徐庶、赵云、于禁都是一流名将,和刘琮原先的那些重要将领并不相差多少,一些二流将领也极大的充实了荆州,毕竟要长期与曹操对抗,将士人数才是硬件,尤其是将领的众寡和质量。
就在荆州上下为胜利欢呼之时,荆南四郡太守也不失时机的向刘琮发来贺喜之信,表明态度。
襄阳望族以马良所在的马氏为代表的也纷纷向刘琮表达了忠诚之意,捐钱捐粮帮助安置从新野过来的难民。就连在战斗中差点站错队伍的蔡瑁也相当释然,唯独一人日子最难过。
此人便是伊籍!
按说伊籍也算是荆州名士,而且颇有才干,但关键时刻他投靠了刘备,如今刘备被灭,他也被擒。只是刘琮擒获他之后什么也没说将伊籍放回了襄阳。
刘琮越是没动作,伊籍越是难熬。
听闻刘琮招降了于禁,伊籍便是硬着头皮求见刘琮。
没想到刘琮很是客气的接见了伊籍。
“机伯先生,此前多亏了你啊,琮在此要向先生致歉,不该瞒着先生,利用先生向刘备等人通风报信之际设计将其擒获!”
“这……”伊籍直冒冷汗,他心虚的就是这件事,他很早就依附同乡刘表,却又暗中联络刘备请其照顾,更是在刘琮和曹操大战开始之前弃刘琮而投奔刘备,严格追究起来,也算是无情无义啊。
古人最讲究这些,尤其是刘琮是少主,伊籍这种临战背叛更是可恶。
刘琮不说,伊籍也是自知罪孽深重,只不过他心存侥幸,为的就是想尽可能多的保存家族,不至于像蒯越那样被灭族。说是侥幸,伊籍其实也是忐忑不安的,先前刘琮的杀伐果断他是亲眼所见,从刘琮渐露头角开始,吴巨、蒯越、刘备哪一个不比伊籍实力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