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章 平定扬州(131)(2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也是刘澜对新秣陵最自豪的变革之一,里坊与街巷相比,肯定是无比落后的制度,虽然当刘澜提出他的想法时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可有些事物不应该等待它自己去进化,从里坊到街巷用了足足近千年的时间,刘澜又怎么可能不主动去干预?

里坊制度有他的时代性,毕竟里坊对百姓的管制极其严格,如果是在徐州的时候,刘澜肯定不敢贸然去改变,道理很简单,徐州当时就在前线,而保证里坊就能保证一旦出现外来人员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发觉,但到了秣陵,这样的制度就有些不合时宜了,所以刘澜选择了开放式的街巷制度,给予百姓在生活和活动上最大的自由。

而市集也从以往被严格封闭的市肆变成了可以十二个时辰自由营业的的商业街以小区,居住与商贸甚至是服务沿主街、河道以及交通交叉点分布,就这一点,让刘澜终于在这个时代感受到了一点后世的味道。

刘澜还记得当时让甄豫拿出城市的平面图来的情形,那是一张和以往一样的城市设计,而刘澜则直接挥墨对他的设计图进行了改变,首先就是把坊墙直接变为开放式的街道,这样一来首先住宅便彻底临街,再加上刘澜取消市集,将商铺一并临街,至于房屋,也彻底改革,以前一层的住房变为了多层式楼宇,这样做首先就是提高了人口密度,再加上临街的设计,使其混合了工、商、住多重功能。

而刘澜第二步对设计图的改变则是以往的城市是由主干道形成的南北中轴线贯通全城,而现在道路则是以将军府为核心,棋盘式地一直延伸,而秣陵最初的的主干道则从两百米拓宽至三百米,在刘澜的建议之下,两侧建设房屋之后将会变成主要商业街。

至于其它的街道虽然无法于三百米宽的主干道相提并论,但最窄的道路也都有五十米,而刘澜真正做出的改变则是专门在城市内兴建出客栈和酒店、食肆,除此之外杂货铺以及粮店、肉铺、菜铺、水果铺更是遍布全城,除此之外还有专门供其它一些娱乐的场所,也就是所谓的大众表演艺术。

在雒阳时期这样的表演场所可不多,但是现在这样的场所无疑成为了真正的商业中心,在他们的周围你能看到贩卖各种商品、提供占卜和医疗服务的门店及摊档,以及茶馆和妓院,当然人流大相应出现了许多民间手工艺人。

而这也是刘澜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地方修建如此一座大型舞台的原因,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街头唱曲、小调的艺人,也可以看到杂技和已经成为普遍的说书人,说书人不再只是在茶馆酒肆里说书,而是走了出来,自己搭设舞台,提供茶水糕点。

这一切的发展除了说书人本来就是以前就已经出现的民间艺人,而刘澜真正做出影响和改变的却是秣陵新城建设带来的百姓对娱乐的渴望而衍生出来的需求,正所谓有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按照民众的需求孕育出新的民间专业艺人,这里面有本就有的风水师和相面师、棋艺师,但傀儡戏师、皮影戏师等艺人则完全都是新出现的,甚至包括浴堂则是刘澜以前根本就无法想到的,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一切的话,刘澜根本不敢相信眼前的秣陵是汉代的秣陵,那感觉更像是民国时期。

当然刘澜在城市中还预留了一些土地,这些土地眼下并不会进行建设,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未来一定会建城,体育馆以及体育场,文体一起发展,当然这些都不是眼下就要去实施的,但是却需要提前铺开。

虽然秣陵新城还在不断建设,但一年多的不断建设下已经初具规模,虽然与刘澜所设想的规模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不过就现在的规模来说,已经足够了,没必要继续开发,在刘澜看来,直接建设好,那和四城鬼城又有什么区别,反而不如先规划好再去建设,等人口饱和之后再去开发,这样都不耽误,还能有富裕的资金空余出来。

就算是现在刘澜都有些觉得自己铺开的摊子有点大,秣陵新城的第一期规划就有点超规模了,虽然无法与雒阳相提并论,但也比徐州的规模大了一半,尤其是将坊市制取消之后,刘澜直接将原来的秣陵城划分为十个城区,一百三十个分区(原坊)。

以将军府也就是原郡守府为内城,攻住了三万户,而新建的外城,则可容六万户,外侧则为廓城,不过因为新城的建设加上刘澜取消了城墙,所以不会出现徐州那样的廓城,而这里的则有着十万户。

当然现在就现在秣陵的人口是不可能容得下如此多的人口的,毕竟如果迁徙而来的百姓和官员,这可是能够容得下足足一百万人口的一座超巨型城市了,这样的人口规模刘澜很难想象就算是当时的雒阳城可能才有资格与之比拟。

当然这与刘澜将临街房屋改为多层式楼宇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样居住的人口会更密集,要不然以秣陵的规模可真无法达到,而现在秣陵的人口算上摄山营的军队也才不过五十多万人,陌生是廓城了,就是外城也才刚刚住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