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疑虑重重(1 / 2)

加入书签

随着美日联军的主力部队陆续恢复战斗力,帕特里奇也在考虑南下进军问题。

摆在帕特里奇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横在美日联军进军线路上的医巫闾山。在中国的众多山脉中,医巫闾山并不出名,也算不上雄伟,最高峰望海山的海拔高度只有八百多米,南北长度也不过一百多公里,但是北接阜新、南抵锦州,在一望无垠的辽东平原上,显得异常的突兀。

这条山脉,也是辽东平原的西界。

也就是说,不管美日联军北上攻打阜新、还是南下进占锦州,都得绕过医巫闾山,进入松岭之后,部队才能展开。

从现实影响来看,医巫闾山无异于将美日联军分成了南北两路。

暂且不说分兵行动的潜在威胁,仅仅将部队集中在一条线路上,不但无法充分发挥美日联军的兵力优势,还会形成孤军深入的态势。

如果只单路进攻,帕特里奇就不用等到七月初才考虑进攻行动。

既然要南北两路同时进军,就得考虑协同作战的问题。

彰武会战之后,帕特里奇花了很大的力气调整美日联军在辽东平原上的作战部署,重点扫荡了锦州市的黑山县与北镇县,主要打击对象就是敌后游击队。在此期间,帕特里奇也多次派遣美日联军进入医巫闾山,只是收效甚微。

除了地势之外,最大的问题还是交通不便。

该地区的两条交通要道,一零二国道在医巫闾山的东面,阜锦高速则在西面,穿过医巫闾山的只有两条省道。虽然靠前部署的美军炮兵能够为进山扫荡的部队提供炮火支援,但是也会遭到部署在山区里的中国炮兵反击。

更重要的是,在炮战中,中国炮兵的优势非常明显。

不仅仅是中国炮兵拥有射程更远的火炮,还与地形有关。中国炮兵大多将火炮隐藏在山脉的西侧,在隘口设置炮兵阵地,打完了撤到设在反斜面的隐蔽点,使得美军的炮击没有任何效果。部署在平原上的美军炮兵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只能机动规避,不但安全得不到保障,作战效率也受到影响。

作战时,美军不得不用航空兵掩护炮兵。

结果就是,低飞的战斗机成了埋伏在山区里的野战防空系统的猎杀对象。

使用防区外弹药的话,轰炸效果又低得让人无法接受。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首先考虑的就是要不要占领医巫闾山。

虽然美日联军可以依托一零二国道与二零五省道,沿三零四省道与三零七省道进入医巫闾山,但是山区内只有几条没有贯通,而且通行能力非常差的县道,横贯南北的主要道路都在大凌河西岸。

如此一来,攻占医巫闾山就得占领大凌河西岸的主要道路。

问题是,如果占领了大凌河西岸的主要道路,等于包围了医巫闾山,剩下的任务就不是攻占,而是扫荡了。

更重要的是,为了攻占这些位于医巫闾山西面的公路,首先就得占领医巫闾山。

显然,这是一个死循环。

如果美日联军想在占领阜新与锦州之前打下医巫闾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强攻。

医巫闾山的面积并不大,算上西面的大凌河,也就两千多平方公里,可是要想攻占这一地区,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仅从占领角度来看,因为医巫闾山连接了阜新与锦州,美日联军至少需要动用三个师的兵力,还得出动一个主力师扫荡盘踞在山区里的中**队。

美军不是没有山地部队,第十山地师就是最佳选择。

只是,现在这支部队正在福建与陈必时指挥的中**队作战,打得还很艰难,根本无法派往东北战场。

用普通部队打山地战不是不可能,而是代价太大了。

在医巫闾山作战,主要面对的就是分散活动的中**队。别说在山区里与正规军打游击战,就算在平原上与敌后游击队战斗,美日联军都吃了不少苦头,而游击队本身就更加擅长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作战。

根据在长白山的作战经验,美日联军要想攻占医巫闾山,至少得准备牺牲上万人。

更重要的是,这会分散美日联军的作战力量。

不管是在阜新、还是在锦州,中**队的防御部署都很强大,攻打这两处地点的难度都非常大,如果再在医巫闾山分散兵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行动就会受到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绕过医巫闾山,把战线推到大凌河西岸之后,再用围困加扫荡的方式,对付残留在山区里的中**队。

帕特里奇相信,只要美日联军能够打到大凌河西岸,罗耀武就会把部署在医巫闾山的主力部队撤走,最多留下敌后游击队。

原因也很简单,罗耀武手里的主力部队本来就不多,守卫防线尚且吃力,也就没有可能拿来打游击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