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先打再谈(1 / 2)
罗耀武等着美日联军打过来,帕特里奇却在为怎么打发愁。
如果只是军事上的分歧,那还好说,帕特里奇是最高指挥官,福田康夫只是东北前线指挥官,一道命令下去就行了,但是在战略进攻方向的选择上,不是简单的军事分歧,而是重大的政治分歧,帕特里奇就不能那么武断了。
五月上旬之前,这个问题还不算突出。
原因也很简单,扫荡辽河平原与辽东半岛需要时间,美日联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两个方向上发起大规模进攻,兵力被牵制在前线战场上,自然不需要急着考虑下一步行动,也就不用争得太狠。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帕特里奇没有时间跟福田康夫较劲。
沈阳战役结束之前,美军就从湖州北上,攻入江苏无锡,在太湖西边的宜兴与中**队恶战一场。
虽然宜兴的防御还比不上湖州,但是陈必时回归,极大的振奋了前线官兵的士气。
结果在陈必时的积极策划下,一场战役级别的进攻行动,硬是打成了一场大会战。
宜兴会战一直打到四月下旬,美军才在付出了近三万名官兵伤亡的惨重代价之后,占领了这座太湖边上的城市,打开了进军南京的大门。
接着,双方又在常州溧阳恶战一场。
直到五月初,美军才占领溧阳。
可以说,陈必时的到来,让美军进军南京的作战行动变得异常艰难。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陈必时的功劳。
虽然在新的战区制度下,紧挨着战场的安徽不属于陈必时统辖,但是王虞珉与陈必时的关系非同寻常,两人在二十多年前就合作过,配合起来简直是天衣无缝。如此一来,美军不但要面对一个能力全面的将军,还得面对一个擅长打进攻战的将军。
陈必时能在宜兴与溧阳重创美军,王虞珉的功劳不比他小。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东南战场上,竭尽全力向南京进军。
虽然在打下溧阳之后,美台联军距离南京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公里的进军路线上,中**队总共设置了七道防线,几乎将南京与溧阳之间的整个地区都变成了防御阵地。
强攻南京不是不可能,只是难度非常大,代价也不会小到哪里去。
不能强攻,就只能迂回。
问题是,向东迂回,不但得攻打苏州与上海,解除侧翼威胁,还得在南通渡江,从北面围攻南京,难度比直接进攻南京还要大得多。向西迂回的话,就得打入安徽,与王虞珉指挥的华中大军鏖战,还得受到陈必时的威胁,难度同样不小。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不得不在五月上旬让美台联军转为防御。
此时,美军已经把重点转移到东北。
对帕特里奇来说,肯定是别无选择,只能强攻北京,迫使中**队把重点放在北面,这样才有可能在南方战线上取得突破。如果中**队不把重点转向北面,美日联军就有很大的把握杀入华北,占领北京。
只要打下了北京,攻打南京就容易得多了。
到时候,大不了再把重点转到南方战场上,集中兵力攻打南京。
至于在东三省花时间,帕特里奇想都没想过。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杀入山海关,东三省不用打就能拿下,根本不需要费力气。
再说了,日本承诺出兵一百万,还有三十万没有派来呢。
先南下进军华北,再用第四批日军扫荡东三省,双方都不吃亏。
随着日军第三批部队到达,美军增援的四个师也到了前线,加上顺利打下大连,帕特里奇开始向福田康夫施压,要求福田康夫把兵力集中在南面,为南下进军华北做准备,而不是想着北边的吉林与黑龙江。
问题是,福田康夫只是名义上听从帕特里奇指挥,真正能使唤他的只有进藤加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