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加大投入(1 / 2)
虽然多投入一个师的兵力算不了什么,毕竟第四步兵师早就到了釜山,属于“计划内”部队,但是从整个战略局面来看,这却是非同小可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动用第四步兵师,意味着在攻入中国本土的时候还得投入一个师的兵力。
按照帕特里奇的计划,先用两个师扭转战局,再用一个师突破鸭绿江防线。
只要打到这一步,中国当局就会把重点放在东北,至少会增派几个集团军。毕竟杀出朝鲜半岛之后,战线将迅速拉开,而漫长战线绝对是防御方的噩梦。要想守住国土防线,中国就得投入足够多的兵力。
到时候,能够用在东南与西南方向上的主力部队将非常有限。
即便印度阿三在参战问题上犹豫不决,只要率先在东北方向上取得突破,就能为东南方向上的战略反攻创造机会。
问题是,在朝鲜多投入一个师,就等于在东南少了一个师。
毫无疑问,这个影响非常巨大。
要知道,在是否进攻中国本土的问题上,日本的态度一直非常暧昧,实际上就连美国当局的态度也很模糊。
帕特里奇不是军人,但是能够猜到其中的原因。
日本的态度很好理解,毕竟攻打中国本土,绝对不是一件说笑的事情,那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要为此进行全面战争动员。
日本愿意承担因此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吗?
或者说,日本能否从中获得足够大的好处。
问题不仅于此,关键还是日本参战带来的反面影响。
如果说,绝大部分中国人把与台湾的战争看成内战,并且将台湾人当成同胞的话,那么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会起来反抗美国,而绝大部分中国人会反抗日本。要知道,近代史上,给中国造成最大伤害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只要日军登陆中国本土,那就不是一场局部战争了。
这是美国当局必须考虑的问题,即日军登陆中国本土,会不会对中**民的抗战意志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在台岛战争中,中**队在与日军作战的时候就表现得更加顽强。
如果在朝鲜战场上投入过多兵力,必然导致在东南方向上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到时候台军撑不起大局,就得向日本求援了。
可以说,日本等的就是这么个机会。
反过来看,中国当局等的何尝不是这么个机会呢?
从一开始,中国当局没有想过要在朝鲜半岛上击败美韩联军,甚至没有想过像六十年前那样打回三八线,而是要借朝鲜战争,向美国施加更大的压力,让美国兵力不济,从而知难而退,确保本土安全。
显然,这个结果,肯定不是美国卷入台海战争,策动朝鲜战争的初衷。
至于要不要日本参战,那是政客的事情,不是帕特里奇需要考虑的问题。他只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打到鸭绿江,战局将变得更加复杂。
事实上,在决定让第四步兵师出动的时候,帕特里奇还有第二个选择。
那就是,放慢进军速度,稳步推进到鸭绿江。
只不过,帕特里奇非常清楚,这是下下策,因为这也是中**队全线撤退的目的。
即便不能击溃中**队的主力,稳步推进到了鸭绿江,只要让中**队获得充足的休整时间,要想突破鸭绿江防线,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韩军的颓废表现不用多说,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打得还算顺手。
只要局面不利,韩军的表现就极度糟糕,也就不能过多指望。
帕特里奇是第八集团军司令,在韩国生活了十多年,非常了解这个国家。他知道,如果能够一气呵成,攻入中国本土,到时候再做个承诺,韩国就会鞍前马后的效死力,可是只要局面不对,韩国就会犹豫不前。
这也很好理解,朝鲜半岛与中国本土相连,中间不但没有太平洋,连海峡都没有。
美国可以不用为中国的报复担忧,毕竟隔着太平洋,中国再厉害,没有上百年,也很难对美国构成威胁,而百年之后,谁还说得准呢?
甚至连日本都不用过多顾虑中国的威胁,毕竟隔着黄海,就算中国崛起,要想打上日本本土也是难事。
韩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只要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韩国就别想过上安稳日子。
韩国当局的这种担忧已经体现了出来,即在是否出兵中国本土的问题上,韩国总统朴太玄的态度出现了微妙变化。
虽然这个当初夸下海口的韩国总统并没返回,但是在作战行动上,韩军已经有所保留。
原因很简单,如果美国不能保证彻底打垮中国,至少在未来一百年之内,中国不会对韩国构成威胁,那么韩国当局就不会卷入这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