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都下力气了(1 / 2)

加入书签

说实话林大鑫的一封要派定北军去福建省平叛的电报,真是给大清这帮人吓住了,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恭亲王奕欣一合计,虽然李鸿章的一封电报劝阻了林大鑫,让他不会插手福建省的事情,但是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必须尽快解决福建省的叛乱。

于是光绪皇帝下旨,增加了平叛大军的规模,让武威军的第3镇也加入了平叛大军,使得平叛大军达到4个镇,由武威军统帅依克唐阿亲自担任平叛大军的总指挥。

而南方诸省也受到了林大鑫那封电报的消息,一下子把福建省周边的2位总督吓了一跳,这要是让林大鑫那个煞星进入了福建省,凭借林大鑫那个贪婪的样子,绝对会赖在福建省不会走的,想想有林大鑫这个人做邻居,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岑春煊顿时感觉冷飕飕的。

两江总督刘坤一马上给朝廷发电报,福建省的叛军倒行逆施,他老刘这么忠于朝廷的总督岂能坐视不理,他愿意派出两江的新军主力,配合朝廷平叛大军,进入福建省剿灭叛军。

两广总督岑春煊也紧接着给朝廷发了电报,意思说虽然广东的第22镇因为兴中会的暴动损失惨重,但是他岑春煊怀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愿为朝廷肝脑涂地,就算第22镇损失再大,他岑春煊也会抽调一支规模不小的新军,屯兵在广东和福建交界处,准备配合朝廷平叛大军,剿灭福建省兴中会的叛乱。

光绪皇帝看着2位总督前后天壤之别的电报,无奈的叹了口气,早知道他就直接给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岑春煊发电报,说林大鑫想进入福建省平叛,说不定两江和两广的新军在福建省叛军没有壮大前就进入福建省,平息了这场叛乱,现在只能让朝廷的平叛大军走一趟了。

原来兴中会的福建**军接受了日本人上杆子给的军火之后,立刻像滚雪球一样的膨胀起来,不但把福建**军中3万多配备冷兵器的部队全换成了步枪,而且又继续大肆扩军,特别是把从广东省和江西省赶过去的会党成员都吸收到了福建**军中,短短不到10日的时间,就让福建**军又扩充出来3个镇。

如此一来,福建**军一下子就变成拥有6个镇10万多兵力,这也让大清现在只依靠两江和两广的新军,已经难以平定福建省的这次起义了,只有等待从北方来的4镇平叛大军。

不过福建省的战局没有等到武威军第3镇和第4镇、北洋军的第10镇以及定武军的第13镇进入福建,就产生了新的变化,福建**军扩军之后,攻打福州一线的福建**军增加到了4个镇,由福建**军总司令王和顺亲自带领,对清军发起了猛攻。

4月4日,福州的门户永泰县城被福建**军攻占,守城的江西新军第16镇、福建新军19镇以及福建巡防营的官兵退守福州城,随后福建**军开始日夜猛攻福州城的城墙,但是福州城内清军兵力在永泰县攻防战之后,依然有近1.2万人,除了一部分是福州以及周边各县巡防营的官兵,大部分都是江西新军和福建新军的官兵,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加上来援助的江西新军第16镇那个协拥有的20门口径75毫米的山炮,让福建**军连续3昼夜的猛攻之后,伤亡万余人,也没有攻破福州城防工事。

福州战事的转折在4月7日,福州城内的会党成员联系了江西新军第16镇那个协里面的会党和兴中会安插的人员,聚集了500多武装人员在深夜从福州城内对南面的城门发动了突然进攻,虽然闽浙总督许应骙也有所防备,但是3天的攻防战,让守城的清军非常疲劳,猝不及防之下,福州城的南门被打开,随后城外等候已久的福建**军趁机攻入福州城,并于第二天彻底占据了福州城。

福州城的清军一部分在巷战中战死,一部分放下了武器向福建**军投降,还有近2800人保护着闽浙总督许应骙,从福州城突围,向北面宁德城方向逃去。

福建**军得势不饶人,总司令王和顺留下一部分官兵收拾福州城的烂摊子,自己则带着近4万大军继续向北进攻,4月6日宁德城被福建**军一战而下,闽浙总督许应骙带着从福州城逃出来的清军,还没有从福州城被攻破的惊恐中缓过来,在宁德城根本没有士气抵抗,福建**军还没有到宁德城,许应骙就带着近2800人的江西新军和福建新军弃城而逃,只有宁德城的几百名巡防营,对福建**军的先头部队倒是放了一阵枪,不过等王和顺带着福建**军主力到了宁德城下,几百名巡防营轰然而散。

闽浙总督许应骙带着残兵一路北逃,直到退出了福建省的地界,到达了浙江省南雁荡山一带,和浙江新军第20镇剩下的唯一1个协汇合在一起,才停住脚步,在南雁荡山一带构筑工事,防止福建**军继续向浙江省腹地进军,同时闽浙总督许应骙一天3、4封求援的电报发给北京城,并且又向自己的好友两江总督刘坤一发电报,希望看在多年的情分上,拉兄弟一把。

福建**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剩下半个福建省收入囊中,不过这时兴中会已经得到了清廷已经派出了4个镇的新军,直奔福建省而来的消息,这4个镇的新军可都是最早成立的新军部队,每个镇都有3万左右,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如果不小心应对,弄不好现在的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于是孙文和王和顺等兴中会的领导人们一商量,决定暂时停止向福建省外进军,整个福建**军开始整军备战,迎战清廷大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