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厚颜孙吴(1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一个很冷的冬天,长江水异常的寒冷,潮湿之气,让襄阳也变的很寒冷。寇封认真的处理了散布在襄阳和新野各地的尸体,这些尸体都需要妥善处理,不然的话,势必是一场巨大的瘟疫。

刘禅给寇封派来了一个助手,算是寇封的老熟人,那便是当日寇封强行扣下的张温。

以为可以在蜀汉一展才华的张温这几年并没有得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虽然也有一些机会,但是在完全没有根基的张温,在蜀汉朝堂之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如今既然寇封已经打下了襄阳和新野,而张温正好与之有旧,张温又有过在吴国的经历,刘禅便力排众议,将张温派到了寇封的身边。

老百姓知道看着节令农耕,但是作为官府,要考虑的比老百姓更为周密,更为靠前。

在张温建议之下,寇封决定在百姓同意的情况下,将新野的百姓迁徙到襄阳,毕竟襄阳要比新野安全许多,而且襄阳的土地也要比新野肥沃。

对刘备感情很深的新野百姓对于迁徙这件事情并不抵触,只有极少部分百姓故土难离,大部分人选择了迁徙。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百姓们虽然没有忘记去年的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但是必须吃饭的人们还是开始进行农耕,生于乱世,虽然不知道何时会死,但是人们依旧会努力选择活下来。

与此同时,军屯也正式展开,襄阳虽然四面被敌人包围,但是好在有河流切割,水土肥沃,很适合农耕,经过张温的调整,汉军将老百姓废弃的土地种了起来。

这是孙权第二次派人来找寇封了,第一次出使的是江陵的太守朱然,他是来讨要襄阳和合浦的,孙权看来襄阳是吴军千辛万苦打下的,虽然后来战略撤退了,但是襄阳的归属应该是孙吴的。

朱然自是被寇封骂了个狗血喷头,寇封将孙吴放弃了他们这支盟军和朱然将汉军赶出了江陵都归咎于孙吴,而更深层的原因便是朱然和陆逊的背信弃义,寇封在朱然面前不断的挥舞着当年陆逊的书信,叙说的自己是如何救东吴于危难之间,又如何被东吴放弃,孤军逃命的,朱然被寇封说的是脑瓜嗡嗡,频频点头,就这样离开了襄阳,反倒是言语之间多时常流露着有愧于汉军。

步骘自是和朱然不同,他是个谦谦君子,性情宽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与声色,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总是表现得十分恭敬,孙权派他来,就是想让寇封感觉到愧疚,然后归还襄阳和合浦。

对于这样的人,寇封自是能够做到以礼相待,再寇封的劝说之下,羞于见吴臣的张温也是帮助寇封一起处理此事。

步骘远来,并未着急说还城池的事情,只是给寇封带了厚礼,说是因为交通不便,当时粮草运送不及,请寇封多担待,身手不打笑脸人,寇封自是没有再在此事上过多纠结。

“寇将军,我听说民间百姓有句俗语,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墨迹了几天的步骘,今天终于开始进入了正题

“寇某本就是乡野之人,自是听过这句话的,不知道张大人为何突然提起此话?”寇封装傻道

“寇将军前日问陆逊都督借了襄阳和合浦,时日也不短了,是不是应该归还了,你我好比邻里,我本不愿提此事,只是怕时间久了寇将军忘记了。”步骘确实很有一套,他不仅要将此事定性,还要让寇封愧疚。

寇封又怎么会着了道“步大人何出此言?我本以为步大人是谦谦君子,没想到三言两语之间便要巧取了大汉的城池,步大人此行可是代表吴王吗?”

这个寇封不简单啊,步骘心中暗附道,他不仅没有着了我的道,还否决了我这个人,这样说下去,前面的铺垫便白费了,寇封完全可以随时撕破面皮,但是君命难违,想到此处的步骘继续出言道“寇将军这样就不讲道理了吗,襄阳是陆都督亲自攻下的,合浦也只是陆都督让给大汉南军屯兵的,如今怎么就变成了大汉的了?”

“步大人,你也是成名的人物,怎么如此不害臊呢,当众说瞎话呢,普天之下,都知道,当日我汉军是从蒋济手中夺了襄阳的。”寇封决定将两件事情分开说,而且先说襄阳,合浦的话自己确实有巧取之嫌,只要在襄阳的事情上站住脚,合浦的事情便无需多说了。

寇封再次将步骘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步骘的思路是要一起说,而且重点在合浦上做文章,如今寇封分开说让他变的被动起来“寇将军,若不是陆逊将军击溃了襄阳主力,寇将军又怎么会轻易占据襄阳呢,就好比丰收时节,老农只是去敢走偷食的麻雀,那这粮食就不是老农的了吗?”

“步大人,那寇某倒想问一问,如今江夏在何人手中。”寇封没有理会步骘的比方,将步骘的思路带到了别的地方。

“曹魏手中。”步骘回答道

“吴王派人去讨要了吗?”寇封又问道

“寇将军,这不一样。”步骘决定结束这个观点“我说的是汉军趁我不备,夺了襄阳。”

哪知道寇封却是回到了他老农的比喻上“若是真如大人所说,我也该如步大人一般,三言两语劝曹丕归还大汉的江山,吴王也该归回大汉的土地,不知道寇某说的对不对。”

“寇将军,你这可是强词夺理啊。”步骘有些恼怒的说道,但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他,并没有让寇封看出半分的脾气

有些聊不下去的二人,强行结束了这次谈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