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皇上不让人活了?(1 / 2)

加入书签

“那奴婢现在去文华殿瞧瞧,看他们下值了没有?”白石松扭头看了看天色,有点担心找不到人。

“他们在文华殿上班...哦..上值..?”

朱翊钧是知道中书舍人的,像颜师古啦,张九龄啦,苏轼啦,都做过中书舍人。只是唐宋时期,中书舍人权柄甚重,堪比如今的内阁大学士。他们品级都不高,却是起草,管理红头文件,参政,议政的大佬。

大明的中书舍人名气应该不怎么高,自己以前都没听过!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不去文华殿看看去?

“朕跟你去瞧瞧”

“万岁爷,奴婢去跑个腿就行了,可不能惊动...”

白石松谄媚说道,话还没说完呢,朱翊钧已经,双手按椅,顺势起身了。

“废什么话,带路。”

大明朝的中书舍人虽然名声不响,可也是正经的京官。分为五类,三流,其中最有前途的是驻值午门外的六科给事中属官,他们有很大的机会转升为科道言官,前途远大。最没前途的就是荐任的,一般在文华殿给皇帝写写词,编编故事会。

文华殿在会极门里,距离内阁不远。正是下值得时候,三三两两的陆陆续续下值返家。

“走,走,今天去咱家里吃猪头肉。”

“同去,同去,马上俸禄都变染料了,不吃怕没机会了。”

“咱去文福楼会友”

“秦柱,走啊,吃酒去”

正在案前,伏首抄画的秦柱闻言道了声谢,他还有点事要做,婉言拒绝了。同僚们和秦柱的关系其实不错,要不也不会出声邀请。可这个人有些死脑筋,他们这些人都朝廷中高级官员的子侄,凭着长辈的品级荫任的。平时就没有什么正经事,碰巧皇帝还是个孩子,没啥需求,更加无所事事了。一个个都在心里腹诽:

“搞不懂,没事找事”

“三流的中书还能转升不成!”

等白岩松带着朱翊钧来到文华殿时,偌大的院子里,空无一人。他心里一咯噔,怕找不到人,让皇上白跑一趟。小跑着进了东边的偏殿,想看看还有没有人,刚好看到一个人拿着把剪刀正在裁纸。白石松站在门口喊了一声:

“嘿...可是中书官”

秦柱闻声偏过了头,手里还拿把剪刀,看到一个太监打扮的中官,疑惑地问道:

“正是,敢问中贵人可是有什么事?”

他俩还在问答,朱翊钧已经大步跨进门槛。秦柱一看皇帝来了,把剪刀往案上一扔,赶紧行礼叩拜。侍从们看他有利器,哗啦一下把小皇帝围在了身后,纷纷出言喝斥。

秦柱没想到皇帝会来,又看看案上的剪刀,一时间冷汗直冒。跪在地上不敢乱动。

“你拿剪刀干嘛?”

朱翊钧也纳闷,这皇宫大内的,你没事拿把剪刀干嘛?他这边说着,那边已经有孔武的近侍上前把剪刀收了起来。

“启禀皇上,微臣正在做报本。”

啥玩意?什么报本?

秦柱看皇上疑惑,解释道:

“就是从报纸上挑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把它剪下来,黏贴在一个本子上,再写点心得。”

这不是手工剪报吗?这人可以啊,报纸才出来几天啊,他竟然剪报了...其实朱翊钧不知道,秦柱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个藏书狂魔,兄弟几个都爱藏书。他觉得这人有点意思,吩咐道:

“起来回话,做的东西呢,拿来朕瞧瞧。”

说着就走了过去。秦柱慌忙拿起本子,双手呈送给了朱翊钧。

翻阅一会,朱翊钧心里暗暗吃惊,这个秦柱对自己说的“理论武装”颇有见解,言词之中甚至已经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

虽然前人一直用儒家思想牢牢把控百姓的思想,并且通过祭祀孔圣,开创科举等措施一步步加强控制,可并没有一种系统,全面的梳理。秦柱写的随笔中,却有一个大致详细的意识形态的培养,树立,发展的原理,步骤与措施。简直就是一个思想入侵,殖民主义的大纲。

这是个人才,朕要用他。

“你叫什么名字?”

“微臣秦柱,家祖秦金。”

你怎么不加个天字呢?转念一想还是试试他的能力如何,便出声问道:

“朕这里有个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个忙?”

“皇上言重,为皇上办事是微臣的福分。请皇上示下。”

白石松看皇帝向他努嘴,便上前跟他说了点评的事情。秦柱听完,也不耽误,铺陈纸墨,抄起毛笔,就开始打腹稿。

朱翊钧看他要作文,背起了小手,出了偏殿,跑去文华殿里逛了起来。

进去一看,殿内装满书的博古架上干净透亮,一看就知道有专人打扫。殿中还有一张覆盖着黄锦的大长案几,只是黄锦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上面落满尘土,不知为什么没人打扫。不过想来这应该是嘉靖皇帝的御案,毕竟隆庆皇帝没在这里办过公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