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四章 中路异变(1 / 2)
如此怪异的大胜,云晟自己都不敢置信,就更别说其他人了。
周劼管不了那么多,大胜就是大胜,征南军还未抵达目的地,自己的镇南军就将敌人逐出了国界,如此战功,必须上报。很可惜的是,自己也没有亲临战场,不然自己的功勋更大。云晟大胜之时,他还在跟不少地方官员检视郡城城防,能证实他不在现场的口舌太多,让他实在是难以侵夺云晟的战功。
捷报传到常山,温泽和凌山河皱眉,因为这场大胜跟高远风那边一样,极为离奇。都是以一旅之力,对战对方声名赫赫的大将统率的一路强军,还获得了决定性的大胜。
更离奇的是,都是皇甫缨一系。云晟是高远风的表哥。皇甫系的人难道都有战神附体,有一手翻天之能?其中没有诡异,明眼人谁都不信。
两场大捷的消息传扬开来,常山沸腾,这让温泽等人再次心神不定。温泽坐镇中书省,凌山河执掌门下省,非常清楚,官方并未公示这两场大捷,市井是如何知道的,且传播得如此之快?还有一点,民间舆情将两位年轻新秀夸成了‘神’,武功盖世,文略惊天,作战英勇,忠心耿耿,等等等等。
这是有人公然以舆论反逼王庭,不大大褒奖有功之士,将会寒了为国效命的志士之心。
各方调查的结果依次传回常山,包括皇甫缨派出去的人。是的,皇甫缨也感觉有些不太正常。
好在都不存在弄虚作假,大胜也是千真万确。
不过,关于渤海那边,有两点让某些人心里不喜。第一,高远风的兵力远远不止他自己的两三千人和牛棣的三千多人,而是高达一万好几。这事可大可小,因为满编的话,高远风和牛棣名义上可以各自招满一万人。可未经夏官府允许就擅自扩军,有欺君之嫌。
第二,郭礼斌现身渤海,为高远风出谋划策,并亲自上场协助高远风作战。消息是这么说的,但听到消息的人却在自己心里立即将两人颠了个个。正九命太尉怎么可能处于协从位置?真实情况应该是高远风听郭礼斌之令而行事。
想到高远风突然蹦出来的那么多军队,包括皇甫缨在内,周国上层都是心里一紧。皇朝不经王庭,直接插手诸侯**务,这太不寻常了。
云晟这边到没有太多异常,只能说云晟走了狗屎运,于不可能的地点,烧了元武大军的粮草。
奖功罚过,这是教义。迟迟不发褒奖,肯定是不行的。如何奖赏,却煞费脑筋。因为都跟皇甫家沾亲带故,皇甫缨自请回避。
皇甫缨一去,凌山河呸了一声,“虚伪。真要是如此大公无私,那何必以舆情倒逼?如今王庭不得不奖了,她倒来假惺惺地装无私。”
温泽摇摇头,“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说。议事吧。”
龙云逸作为皇甫家的姻亲,虽然没有回避,却谨守沉默是金。如何褒奖,主要由温泽、凌山河、孙沭阳三人提议,上报给周粲作参考。
周粲也不知是头脑发昏,还是尽展其明主之胸怀,力主以最高规格予以封赏,任命周飞燕为征东军统领,重新组建征东军;升高远风为镇东军统领,组建新的镇东军;升云晟为镇西军统领,替换周飞燕的镇西军。以此补上四征四镇之缺。
暗中观察的周王,再次颌首表示赞许。你皇甫缨要兵要权,我给,只要你能一心辅佐大周,为我开疆拓土就行。
中书省负责起草旨令。温泽二话不说,一律照办。
门下省的职责是审核,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封驳之权。凌山河当即就要将旨意退回中书省。封驳的旨意还未出门,就被人挡住了。来者竟是周王身边的贴身太监。
旨意到了尚书省,皇甫缨大为震惊,封赏太过了。一战而顶格封赏,再战呢?岂不是赏无可赏。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没有封驳的权力。但皇甫缨还是拿着旨令,找上凌山河、温泽和周粲,直言奖赏过度了,请周粲收回成命。
温泽的意思是事不关己,这事是殿下定的,他只管执笔。
凌山河撇撇嘴,没有作声。有周王做后盾,他不在乎皇甫缨的小动作。不管皇甫缨如何跳脱,总跳不出周王的手心。
周粲的说法,尽显雄主的气度,让皇甫缨对他的感观大为改变。周粲说:“姨奶奶,奖励不重。我还嫌轻了呢。臣以忠心和大功报国,国自然要以士待之。我正跟中书令大人研讨后续的奖励方案,计划以各军所攻下地域的三分之一,作为各军统领的封地。以此激励各军奋勇杀敌,开疆拓土。”
皇甫缨一惊,这个政策一旦公布实施,各军确实会拼了命地向外进攻。但是,各军之间,很可能就不那么和谐了。对于王室,这是妙计。对于各军统领,就未必是好事。攻占地域越多,遭到的嫉恨必然越强。
既然无法拒绝,皇甫缨就只好依令办事,将周粲的旨意传示各方。不过,她私下写了一封信给高远风,让他不必贪图封地。
皇甫缨发私信,被周王暗中监视个正着。周王不知皇甫缨心中说的是什么,但对高远风和皇甫缨的动静却留上了心。
皇甫缨给高远风发信时,温泽和龙云逸也先后给温超和皇甫继发信。
温泽信中的内容跟皇甫缨的差不多,叮嘱温超少立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