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柏林(1 / 2)
二月八日,陈嘉树一吃完年夜饭就和周讯约了一起去杭州萧山机场,然后先是飞到香港转机,最后才到柏林,因为欧洲实在遥远,两个人直到九日晚上才抵达柏林。
至于剧组的其他成员,因为他们都在北京,所以大家就约定在酒店会面。
柏林这个城市就跟德国人自己一样,虽然比不上米兰,巴黎,东京,纽约这样国际都市自有他们的张扬,他非常非常的低调。
柏林电影节也是一样,在欧洲三大电影节里,他的地位似乎最低,而且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固执。
由于互相为竞争关系,三大国际电影节选片,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而柏林国际电影节最明显的特质,或者说最令人诟病的特点,就是其在选片之中会考虑强烈的政治因素。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跟柏林电影节的历史沿革有关,从柏林国际电影节诞生的第一天起,政治就是压倒性的主题,至少电影艺术交流完全不在考虑之列。
这是一个完全的冷战产物。
对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创办起到关键作用的反而是美国驻德的文化官员,他们一心要将电影节塑造成鼓吹西方文明制度的文化桥头堡。
不过后来冷战结束,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国际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从新世纪开始,柏林和威尼斯完全走起了小众的艺术性电影路线,而且对中国电影都有所偏爱,因此造就了不少名导和影帝影后,像贾章柯,王晓帅,李鞍,廖帆,余楠等等。
但这种完全抛弃好莱坞,摆明了不跟你玩耍的态度,也让这两大电影节的曝光度和商业性越来越低,影响力也是大不如前。
反观戛纳,对好莱坞电影人来者不拒,每年都有成打成打的明星去捧场,声势浩大,颇有欧洲第一电影节之势。
在柏林的街头,陈嘉树看着这随处可见的百年建筑连连惊叹,这座三百多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与二百多年来在欧洲和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陈嘉树他们入住的是凯悦酒店,这是电影节官方指定的酒店。距离影宫只有几步的距离,所以很多明星在去往红毯之前,都可以在这里的房间中从容的打点妆容造型。
电影节其实是非常势利的,青年导演参加电影节,就算是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电影节都只负责导演一个人的住宿和机票费用,而且来回都是经济舱,住宿也是经济型酒店。
而其他人员,甚至主演都只能自己补贴住宿机票,或者寻找品牌赞助。这次陈嘉树除了带周讯,张铎,岳红这三位主演之外,还有摄影师王小郑,化妆师赵红,布景师刘海,这三位都是陈嘉树初创的工作团队的一员,当然应该带到柏林电影节来亮相。
陈嘉树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下电影节流程,然后就让大家休息去了,从国内到柏林,光是倒时差这事就很辛苦了。
二月十日,开幕式当天,柏林下起了冰雨,让这个本就灰色调的城市显得更加寒冷。
电影节的开幕式一般都很简短,就是各路明星走走红毯就是了,之后,就是十来天的自由放映时间,这是给那些记者,观众和电影人观影的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