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 面朝河对门。二世变好人。(1 / 2)
*(62)“面朝河对门。二世变好人。”
「屏山」县,是“三年灾害”苦难的缩影!
「向家坝电站」马上就要淹没它了,良宵要用“纸张寿于金石”的文字把它永恒的记录下来!
「屏山」可一点都不“平”啊!
地理上,它位于川、滇两省交界的南北大山脉夹金沙江的北岸山麓,两岸高山入云,中间金江奔腾咆哮。
人心上,天下大饥而陷,社会和人心都风云诡谲,“平”何之有?
在那里住了半年之久,有几件让人刻骨铭心的往事,阴影跟随了良宵几乎一生!
从宜宾的安边到屏山,当年除金江水道以外,一寸公路皆无,滩险流急,溯江而上不可乘船,90里沿江小路,无驿站可歇,女人们饥渴难当,都走哭了,男人们还调侃两句:“哭啥?你们尽管跟着和尚(河上)去就是了!”
哇!「石龙埂」总算出现在眼前,虽然离城还有十里。这里是古城的军事要冲,一道险要的断崖绝壁,从西北云雾高山直奔西南的滔滔金江而来,像一条巨大的石龙怒而饮江。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屏山」也许以此得名吧。
60年代,草木杂呈的石埂上,还残存着关隘的痕迹,哨阁、寨门、城垣、女墙等在一派断景残垣、西风落照之中。披襟岸帻、把酒临风,也许你还听得到当年的战鼓与号角。到是一个发古人之幽思的好地方。
江南江北,高山之巅,战云横呈,互望而愁;金江夹杂着青藏冰雪的寒气,穿过漫山遍野大红杜鹃的三江之源,冲破虎跳峡,这个天性富有的粗野山里壮汉,裹金带银,经戎城、下渝州、抵西楚、“腰缠十万贯,乘鹤下扬州”,一路闲逛金陵、上海那些“风流诗书之地,温柔富贵之乡。”“黄鹤”的咏叹;“石壁”的怀古;既不忘“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两湖美景;也不弃“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江淮情调。……哦、哦还是回过头来,看看属于自己「金江」的本土历史文化吧,有值得称道的,诸葛亮南征渡泸;元人跨革囊而战蒙姑;从大、小凉山延伸而来的茶马古道;林彪长征抢险的「绞平渡」……
但是,当你一住足于当年饥荒的「屏山」城,现实会像“退色灵”一样,消磨掉你一切诗情画意,奇思妙想。
良宵前文提到的在这里饥不择食,买农民“野菜”充饥,中毒差点乌乎哀哉一事,后来良宵想,那些人,恐怕不是“无知之过”,有点像现在人“三聚腈胺”入奶粉;“丹鼎红”淹鸭蛋、“地沟油”进餐厅类似——谋小利而不顾伤天害理!何以?当年刘老师见良宵买青草就挡良宵。他断言:“一是不好吃;二是吃不得。”他还讲了个司马光少年智判路李不可食的故事:光和群孩见路旁李树磊果,静观群小争抢而自己不动身色。长者问由。光曰:“若可食,路物今安可存.?”果。
“假如那青草可食,轮不到你。”刘老师告良宵;“穷山恶水出刁民。”
良宵只理解为,最多不好吃点而已,决不至于为小利不顾人命而授其奸。良宵还是来了个'“神农尝百草”而卧床不起。
“你小子以君子之腹,揣小人之心!”老刘在病床前看良宵说“生活中到处都有智慧和欺诈。大荒之年,人人自顾不遐,可食的决不会让给你!”良宵由衷地感谢他对良宵的教诲,良宵是撞了南墙才回头!
「屏山」那段时空,也许是北斗群星司令之节。不然为什么向人展示的都是凶顽肃杀之气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