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传授枪法和兵法(1 / 2)

加入书签

“哇,听说出了一个射出了一百环的狠人!”周围看台上百姓们观众们议论起来。

能射出一百环的人,毫无例外肯定是会通过的,这已经趋于完美,有这种本事的人还是非常稀少的。

要知道从射箭的位置到箭靶有八十步的距离,而且是骑马飞奔射箭,在马背上颠簸不停,要射出这样的成绩非常困难。

有这种本事的人必定有着高超的骑射技,射箭时都是进入了其他人无法进入的某种状态,根本没有时间瞄准,一切全凭感觉,是用“心”在瞄准,是不是用眼睛。

赵俊生也对能射出这个成绩的人很感兴趣,迄今为止,他所知道的有这种高超骑射技的人只有他、花木兰、曹蛟、源贺这几人,其他人他还没见过。

赵俊生召来高修吩咐:“这个射出了一百环的武举子是何人?派人打听一下报来!”

“是!”高修答应,派了一个亲兵去场上打听。

没过一会儿工夫,高修的亲兵就回来禀报说:“禀陛下、将军,此人名叫苏戟,冀州人氏,年二十岁,目前在雄鹰军中担任牙主一职!据查,苏戟自幼父母双亡,乃是由其伯母抚养长大,家中只是普通平民,既没有做官的祖上,也不是豪门世家的旁支,他十五岁那年进入幽州从军,此前从未习武,也从未修炼箭术,从军之后他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在每年的军中大比中都名列前茅!”

“有意思!”赵俊生颇为感叹,他相信像苏戟这样的年轻人,无论是军中还是民间都有不少,只是因为他们的出身让他们没有出头之日。

这个苏戟,如果不是有这次武举科考大比,他这个牙主顶多能升到幢将,即便乾国才立国没有几年,像苏戟这样的年轻人想要升迁做到将军一级也是非常困难的,也不是说没有,毕竟他不是第一批跟随赵俊生的人。

对于平民出身的军人想做到将军一级很困难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出身受到那些出身名门的高级将领的限制,还因为要做将军必须要掌握兵法,而兵法几乎都掌握在军武世家,平民子弟根本就机会接触到。

赵俊生决定先观察观察再说,苏戟显露出来的本领还是有骑射让他高看一眼,如果接下来苏戟在武艺方面也能够脱颖而出,这样人是有资格受到他的重点关注的。

骑射技考核整整进行了一整天,一千多人被淘汰了大半,只剩下四百多人。

翌日,赵俊生和花木兰都没有去观看,这一天进行的是步战,采取抓阄的方式两两对决淘汰制,这里面存在着运气的成分,如果两个武举的武艺都很高,但两人抓阄成了对手,其中有一人的武艺本来可以过关的,可惜遇到了比他更厉害的人,这就是运气背了。

这一天下来,四百武举人经过两轮对决,淘汰了三百人,只剩下一百人。

夜里,吃过晚饭之后,赵俊生坐在书房里听取了御前侍卫雷震汇报今天的武举考试情况。

赵俊生听完后问道:“吐谷浑和北凉的武士在昨天和今天的武举比斗中表现如何?”

雷震回答说:“吐谷浑派出了三名武士,北凉派出了五武士。在昨天的骑射大比中,吐谷浑有一名武士被淘汰,剩下的两人今天都险胜对手成功晋级;北凉派出的五名武士在昨天的骑射技大比中有一人被淘汰,剩下四人通过,今天他们有两人被淘汰,剩下两人晋级明天的骑战大比!”

赵俊生点点头,问道:“对了,那个叫苏戟的牙主今天表现得如何?”

“回陛下,今天苏戟运气不错,都是很轻松的战胜了对手,不过······”

赵俊生问:“不过什么?”

“臣感觉这个苏戟的武艺应该是在军中学了一些粗浅的拳脚和兵刃功夫,但并未经过名师指点,也没有打熬气力和发力运劲的法门,要不然以他的天赋,武艺绝对不止于此!”

赵俊生吩咐:“明天继续盯着,若是苏戟能通过最后一关骑战,不用等放榜就带他来见朕!”

“是!”

“对了,此次参加武举的举子之中有没有类似苏戟这样是平民出身又表现比较突出的?”

雷震想了想说道:“还有一个,叫牛大力,骑射方面的本事只是一般般,险些被淘汰,但此人步战勇猛绝伦,使一双擂鼓铁锤,重达八十斤,身量不但不魁梧,反而略显瘦弱,但似乎是天生神力,与他先后对战的两个武举子都没有撑过三招就被砸翻在地再也起不来,至于他的骑战本领暂时还不知道!”

“竟然还有这样的人?”赵俊生颇为吃惊,他考虑了一下吩咐道:“也留意一下此人,不论他是否通过骑战,都带他来见朕!”

“臣遵旨!”

作为一个严于律己的人,武举科考进行骑战大比的这一天,赵俊生依然没有时间去看,他正在处理一大堆奏章,这些奏章上所述的军政事务可不能留着过年,必须要在年前处理完毕。

而武举科考也要在十二月初八之前结束,这样无论是上榜还是没有上榜的人都有时间赶回家过年。

傍晚,赵俊生处理完军政事务从偏殿出来,御前侍卫雷震走过来抱拳禀报:“陛下,臣奉命把苏戟和牛大力带来了!”

“哦?这二人都通过了吗?”赵俊生说着向雷震身后不远处看去,只见一个身形壮硕和一个身形瘦弱的年轻人站在不远处。

“是的陛下!牛大力连续两轮都很轻松的战胜了对手,苏戟连续两轮都是险胜,而且胜得很艰难,不过总归是上榜了!”

赵俊生对站在不远处的苏戟和牛大力招了招手:“你们二人过来!”

两人战战兢兢走过来下拜见礼:“小人拜见陛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