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千里相会(1 / 2)
两人的情绪都很激动,如许强行拉开了他们道,“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清楚?先坐下来说。”
王渡之听了如许的建议,回到位置上坐下。可还是执意要拉着阿郎的手,如许见阿郎不反感也就不管了。
“今天就当着大家的面,我们把事情说清楚。”王渡之冷静下来,对阿郎说话的声音很温柔。
接着便开始讲起了当年的事情。
王渡之幼年便随着他师父游学,去遍了各个国家,见过了各种人文文化。就在他十六岁那年,在关外认识了阿郎。
阿郎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是西北关外沙狼族的族人。他因为没有亲人父母,从小被族人打击迫害,是一位聋哑的老人家把他抚养长大。
关外的西北地区,风沙刮得整片天空都是灰蒙蒙的,空气干燥冷热交替,昼夜温差惊人的大。那里遍地的长丘连绵不绝、无边无际,满目风蚀的大片戈壁,其间稀疏的草树,让这块地方看起来更荒凉。王渡之和他师父去到了荒芜而野蛮的沙狼族,在族落里宣传南成国的开化和信仰。
期间王渡之便认识了阿郎,当时阿郎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两人很投合,成了交心的好友。后来族落的族长要把他的女儿嫁给王渡之,王渡之再三拒绝,族长觉得丢了脸面,就把两人囚禁在沙狼的牢中。
阿郎把他们偷偷救出来,让他们赶紧离开这里。几人便偷偷回到了阿郎的家里,准备了一些粮食和水,马上就要出发。这时候那个养育阿郎的聋哑老人死死拽着他们不让他们走,一定要求他们把阿郎也带走。
王渡之的师父虽然反对却也只能答应,于是几人便上路了。一路上受到沙狼族的追杀,期间患难见真情,王渡之也终于认清自己对阿郎的情意,两人情投意合,王渡之表示要带阿郎回京都,可他师父反对。
他们九死一生的从关外回来,来到了关内的一个小城里,师父在城中给阿郎找了一户人家,给了他们银子交代他们要好生照顾阿郎。另一面又对王渡之说,怕阿郎适应不了京都的生活,先让他在小城生活两三年,之后再让王渡之派人来接他。
当时王渡之的母亲二夫人写了信催王渡之回去,他当时还是个少年,单纯天真又极其尊重、信任他的师父。于是相信了他师父的话,跟阿郎约定好三年后去接他,便回了京都。
没想到回京都后王渡之便处处受限制,他母亲对他严加看管,出门必然有人跟着。期间还给他介绍了许多正派大户家的女儿,王渡之一度非常反感。
直到一年多后,王渡之收到了阿郎的消息,说他已经厌倦了等待,要一个人去浪迹天涯。那段时间王渡之几乎发了疯的找他,二夫人也不再管他,任由他去了。直到三四年后,他渐渐消沉下来,慢慢的接受了阿郎离开的事实,才认命的在宫中做了中谏书。
“你胡说!”阿郎打断他,“浮尘师父转交了一封信给我,是你母亲写的。上面明明写着你要跟京中的一个女子成婚了,希望我可以成全,不要误了你的仕途和理想。”
“成婚?我成什么婚!你离开以后,我一直是孤身一人。”王渡之皱起眉头,握住他的手紧了紧,“没想到我母亲竟然跟我师父串通一气,使了这样的诡计将你我分开!”
“我当时觉得你放弃了我,左等右等又等不来你的消息。心灰意冷之下,便听了浮尘师父的话,南下到了江南地带。中间辗转流浪,直到前两年才到了清川跟着公子。”阿郎道。
王渡之的手轻轻颤了颤,“辗转流浪”这个词说出来轻巧,但阿郎中间遇到的苦难煎熬,肯定是他无法想象的。
“如此误会便消除了,现在这样倒是最好,再也没人能够拆散你们了。”李未青在矮桌下握着周自恒的手。
“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切都是缘分。”何时了笑道。
王渡之把阿郎的手放在心口上,“现在你可还怪我?现在你还能不能接受我?”
阿郎低着头,他觉得很难受,“当年浮尘师父说,你是京中的达官贵人。若是我执意要跟你在一起,只会给你招来非议,影响你的官运仕途。”
“胡说。”王渡之的语气温柔却不容拒绝,“别人说什么我都不在意,什么官运仕途我也不在乎,那都是浮云过眼、身外之物。但是你是不同的,你永远在我心上……”
阿郎听了他的话,心里很感动,抬起头来,目光里含着泪。两人红着眼眶,相视而笑。
“这样便好了,索性阿郎与我许府的三年之期也将满了,到时候你何去何从全由你一人决定。你们一路走来也实在不易,以后便好好相处吧。”如许微微一笑。
“公子对我有知遇之恩,如同再造。我和渡之能在这里重逢,其实也是因为你。公子去哪里阿郎就去哪里,我会一直追随你。”阿郎对如许郑重一拜,如许赶紧扶他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