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直接打脸(1 / 2)
论生产管理、项目建设或各种规章制度的监督执行,在目前的建材分公司,没有谁能比宋强做得更好,但是,说到产品或项目调研,却不是他所擅长的工作,这一点,关云天心里有数。
跟宋强讨论这件事的目的,一是让他告诉职工,总公司对这件事情很重视,不会让大家放假下岗;二是让他有思想准备,尽可能帮助挖掘分公司的内部潜力,为将来的新项目打基础。
关云天知道,这样的大事必须跟老朱等人商量,一方面他们现在还是分公司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重大事项的决策,从程序上应该有他们的参与,另外,通过前几次接触,老朱等人虽然对企业管理乏善可陈,但对项目或产品调研之类的工作,却比较熟悉。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关云天决定再召集一次视频会议。
当天下午两点,建材分公司八名现任领导班子成员齐聚会议室,跟关云天举行远程视频会议。关云天开门见山,讲了召集这次会议的目的,并强调解决富余职工就业问题的紧迫性。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知道会出现富余职工问题,还不如不搞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改造。”老朱带头发难。
关云天料到有人会借助富余职工问题,否定正在进行的生产车间现代化改造,对于老朱的言论,他并未过分在意:“现在开会是解决问题,我劝大家不要情绪化,因为事实非常清楚,如果不搞技术改造,建材分公司的产品质量就不稳定,关键是生产成本降不下来,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你们的企业就生存不下去!以前的状况历历在目,原来的凯源公司多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难道大家这么快就忘了吗?所以,今天这个会议不要讨论技改问题。”
关云天特别提到“你们的企业”,他就是要向老朱等人强调,要不是原来的凯源建材公司主动上门寻求重组,现在的建材分公司跟昌达集团没有一厘钱关系,这家企业是死是活与他无关,他关云天又何必操这份心呢?
老朱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不妥,毕竟他们班子里的一帮人都是建材分公司的股东,企业搞好了,有发展,他们几位都是直接受益者,不能把别人的一番好心当成驴肝肺,他赶忙缓和气氛,“关总,技改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但是,出现这些富余职工,应该怎么处理呢?莫不是又要让他们放假或下岗?”
“动不动就让职工下岗放假,那是以前不负责任的做法。”关云天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
因为原来的凯源公司就经常让职工下岗放假,关云天的话无异于直接打脸老朱等人,不过人家说的是事实,老朱也只能受着,“不让富余职工下岗放假,关总想怎么安置他们?”
“实际上这是你们建材分公司领导班子的事,我操这份心纯属多余,但是,我怕这件事久拖不决,最终影响到富余职工的工作和收入,所以,我想尽快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好消除那些富余人员的恐慌。”关云天真是用心良苦,也难怪三万来人的昌达集团,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因为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而让职工下岗放假的事件。
“恕我直言,国内施行市场经济已经多年了,企业效益好坏,职工下岗放假,这些事情都属于正常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象,建材分公司实施技改后出现的部分富余人员,我认为可以让他们下岗,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现在早已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没有义务和责任对员工的工作一包到底,何必为他们的岗位大费周折呢?”班子里分管劳资的老苟,对这件事不以为然。
关云天点头表示赞同,“没错,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企业都没有为职工的工作岗位一包到底的义务和责任,下岗放假属于正常现象,尤其是建材分公司这次还是因为技术改造后,对一线职工的需求减少而出现富余人员,就更显得名正言顺。但是,让咱们设身处地站在当事员工的角度想一想,说实话,他们下岗对建材分公司没有一点不良影响,但对某个具体职工而言,要是家里有其他经济来源还好说,如果完全指望他的工资收入,他的下岗对整个家庭无异于晴天霹雳。”
“关总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感动,只是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就建材分公司的现状,我看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说完,老苟两手一摊。
“眼前确实没有办法,但咱们得开动脑筋,不能眼睁睁看着职工下岗回家。”关云天道。
听到这里,老朱倒也赞成关云天的做法,但他仍然无计可施,“因为问题比较突然,我们确实拿不出解决办法,请问关总有方案了吗?”
“今天召集这个会,就是想跟你们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考虑了一段时间,为了解决富余职工的就业问题,唯一办法就是为他们创立新的工作岗位。”关云天道。
“创立新岗位?如何创立?用什么做依托?”以老朱为首的几名班子老成员,用不可思议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着关云天。
“工作岗位当然不能从天上掉下来,要给富余人员创立新岗位,我的意见,应该在建材分公司做新项目。”
“做新项目?车间技改还没完成,建材分公司又要做新项目,这样的安排合适吗?”有人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