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朝廷之争(1 / 2)
金銮殿可谓是金碧辉煌,其占地面积是整座皇宫的一半之大,支撑着整个金銮殿的是由十二金龙缠身的烫金圆柱,九大鼎列于其中,诠释着皇帝的一言九鼎,地面铺满绒毛地毯一直沿至到殿外,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和奢侈。
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高高坐在龙椅上,漂浮的龙涎香的香味熏着皇帝,皇帝则是一脸的慵懒,眼皮直打颤,有一下没一下的看着其下站着两大排朝廷重臣。
对于皇帝目无朝政的行为众臣皆是司空见惯,早前有些积极向上的元老重臣实在看不下去皇帝这副模样,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奏折可谓是淋漓尽致的表达对皇帝行为的不满,呕心沥血的教导皇帝应以国事为众。可悲的是恰好给奸吝小人利用,最后的下场也是惨不忍睹的,有了这次的“以儆效尤”,再也没有大臣奋笔疾书的数落皇帝的不是。
皇帝臃肿肥胖的体魄早已没有了当年血洒战场,老谋深算的模样,斜躺在宽大奢华的龙椅上,抬抬眼皮,有气无力的开口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站立在一旁的太监听了,用他尖锐独特的嗓子高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启奏。”太尉赵诚忠上前,手握象笏躬身行礼。
“哦?赵爱卿有何事启奏?”皇帝只想着快些下朝,自是不乐意有谁在这时阻止自己、。
“启禀皇上,前些日子边境战乱,多亏瑾王爷带兵出征才将蛮夷赶出境外,现如今事态平稳,百姓本因安家乐业,只是西城大部分地区洪水泛滥,致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才千里迢迢逃到汴京以求另谋生路。只是汴京城人满为患,实在容不下这么多难民。依臣之见,逃难只是治标不治本,归根到底都是西城治水不利,臣认为应该派贤能之臣前去治理才能解燃眉之急。”太尉赵忠诚义愤填膺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其他大臣皆称太尉说得在理,解决西城洪水一事迫在眉睫,只是谁都不敢将事情禀告给皇上,如今有人带头了,个个都向皇帝反应。
“皇上,太尉说得在理,汴京城近日来了不少难民,数量也极其庞大,汴京恐是容不下这么多人啊。”
“皇上,汴京市场上的口粮可能也撑不过这么多人啊。”
....
皇帝听着大臣又一起叽叽喳喳的上前禀报,吵得他头疼,看太尉的眼神多了一些厌烦,但这么多大臣都在反应又不好置之不理,于是开口问太尉,说道:“依太尉之见,朕应该派谁去最合适呢?”
“臣认为,此去西城治水需要才智双全的人前去才是妥当。太子聪慧过人,又到了成人的年纪,臣认为是时候让太子出去历练一番了。”
一旁站着的太子也是一身龙袍,闻言竟有些慌乱。谁不知西城之所以治水不利,就是因为该地方官员胡乱收税,贪官相互勾结,百姓早就对官员怨恨滔天了,再加上路途遥远,西城已是一座荒废的城池,常常有难民结队谋反。若是去了那里准是要受苦。先不说治水能否顺利,就是性命也怕是不保。
太子恶狠狠的瞪了完颜瑾一眼,而后阴险一笑,上前躬身行礼,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最合适的人选非瑾王莫属,瑾王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相信父皇也看在眼里。”
完颜瑾没有发言,太尉倒是反驳了太子,“太子莫要长别人势气,灭自己威风。瑾王爷的能力自然是得天下人认可。只是将来东越国可是要交到太子手上,若是太子不展现自己的能力,皇上怎么敢将我大好河山交于你手上,这天下苍生又如何臣服于太子?太子,莫要错过了这次机会啊!”
太尉说得有理有据,皆是怂恿太子去西城治水。太子恼怒,自然知道太尉是苏木槿那边的人,也多次和自己作对,心想着总有一天要铲除这个祸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