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兵进洛阳(1 / 2)
转眼间,十二日的时光,竟已悄然流逝。
这天,正值二月月末。
卯初时分,天刚蒙蒙放亮,孙家军便已配发随身口粮。
校场之上,孙家军的一众将领,正全副武装地,静候着孙坚的军令。
“此战,乃讨董成败之节点,众将不可怠慢。攻城时,以南门为主攻点,东门、北门为辅助,空出西门,放吕布率众奔逃。程普,你领一万步兵……”
孙坚话音刚落,黄盖就道:“主公,卑职可否参战?”
“你是粮官,无需参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有心,粮官亦可驰骋沙场。”
孙坚见他的这股雄心,颇似当年的自己,便点头道:“你去保护少主。”
“遵命!”
众将接过军令,便各自散去,作者最后的准备。
“黄将军,你跟我来……”孙策拉着黄盖,窃窃私语良久。
这一切,恰巧被路过的孙坚目睹,他似乎猜到了什么,遂“呵呵”笑道:“原来如此。”
半个时辰后,孙家军终兵分三路,于洛阳东门、北门、南门摆阵。
战争伊始,孙家军就全力主攻南门。在冲撞车硕大木桩的撞击下,南城门首先初现险情。吕布在帅营中,得知南门战况告急,便去到城南,亲自指挥。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城内街道深处,倏然冒出二十余位披盔戴甲之人。他们的统领,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
“快来帮忙。”顶门的士兵喊道。
“动手!”随着少年一声令下,这群披盔戴甲之人,竟拔出腰间利剑,刺向了同袍的身躯。
“你,你竟然做了内应……”
当最后一名顶门士兵,哽咽着倒下,少年又道:“打开城门,迎接孙家军进城。”
待重达万斤的城门缓缓开启,率部攻击城门的黄盖,首先冲进了城门。为避免双方发生误伤,黄盖与他的部下,遂留于城门旁,保护起这群内应。
少时,孙策与他的铁骑,终于杀进了城门。他瞥了一眼黄盖,道:“你先率部迎敌,我随后就来。”
“诺!”
待黄盖率领铁骑扬长而去,他便抱住那少年,道:“公瑾,谢谢你。”
诚如世人所知:这位少年姓周,名瑜,字公瑾。
周瑜,自幼成长于洛阳,祖籍扬州庐江舒县,官宦世家矣。他的族祖周景,曾官拜大汉太尉;他的父亲周异,乃时任洛阳令。两年前,被董卓暗杀的周晖,便是周景的贤孙,周瑜的同族兄长。
周瑜自小喜爱音律,拜过杜夔为师。期间,周瑜结识了一位同门师妹——王芕。随着一点点地长大,周瑜渐渐恋上了王芕。
至于周瑜与孙策之间的故事,则说来话长了。周瑜与孙策,自幼年时,便已相识。孙策年龄稍大,是为兄;周瑜年龄稍小,是为弟。
一年前,梁东之战的始末,便是周瑜一手策划,孙策全权执行的。
阳人之战后,吕布坚守不出,意欲固守洛阳。孙策怕强攻伤亡过大,遂传书于长安,请周瑜做为内应。为黎民安定计,周瑜了断了与王芕的情感纠葛,遂举家重回洛阳。孙策要做的,则是拖延攻城时日,静候周瑜到来。
“自别后,已经年,故地重逢,实乃幸事。伯符兄一向可好?”
“甚好,只是思念贤弟。”
周瑜与孙策,在万军中叙旧的风景,颇有些“谈笑间,军马灰飞烟灭”的味道。可是万军中,最为耀眼的那颗新星,还得属粮官黄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