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殊途同归也(2 / 2)
“因为相信。”陆北辰毫不犹豫地说道,“夫子当日传授这套心法,为的让我能够稳定心脉,镇压寒气。身体是我自己的,自然能够感觉到这些真实性。我不能筑基是因为别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个。而近日我能够迈过最难的一道关卡,这套心法帮了我不少忙,这是亲身体验过才能得出来的总结。”
“可你毕竟还只是刚筑基而已。”张之策说道,“或许是因为境界较低,所以还没有出现违和的地方。”
“你说的或许是对的。”陆北辰说道,“但我暂时坚持自己认为对的。”
“当日备考的时候,我无意中翻开了一些佛经和道藏,可能是因为将其放在一起看了,以至于产生了理念上的碰撞和融合,才有这番结论。”
“道藏中提及的魂念其实是由识神融合魂而成。所谓识神便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脑子对外在的感知。在《大乘佛法》中,同样也有相关的说法。除了这六识之外,书中还提到了末那识、还有阿赖耶识。我后来翻阅了大道讲义中的四神说,原来除了识神,还有元神、圣神和玉神。”
“单凭这里,也可以说明佛道之间一定存在着共同的地方。”
“根据其中的讲义,元神中的阴神和阳神,便是对应佛说中的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对生命参透,在这方面,大道讲义倒是多提出了圣神和玉神,这是生命更高的层次。只是,从古至今,似乎还没有人达到这个层次。
“道门在生命层次上的研究或许比佛宗沉积得更加深厚,但可在生命是否永恒这道命题中,无疑是佛宗看的更加长远。”
“我小的时候看过一本书《灵学》,里面说过,任何生命消逝后,都会以同一种方式,送到天河中。千万轮回,直至找到适合的肉身,形成新的生命。这并非道藏,佛经,而是世间流传世间的奇书。天河的存在照应了佛宗里说的轮回,但在道门里暂且没有提及。”
陆北辰连连抛出了他的观点。这是他沉迷在藏书阁大半个月分析了很久的东西,让他兴奋不已。
张之策听完陆北辰的一番说话,摸了摸两鬓的头发,微微一笑说道,“你对很多偏门的东西似乎都很了解,修行尚在一楼,却有如此的洞见,可以告诉我,师出何门吗?”
“我的师父道号为丘山先生。”陆北辰平静地说道,“你可能不认识,可我的师父是个很厉害的人。”
“这几年多在圣都,还不曾听过这位尊者。虽不曾相见,但他一定如你所说的厉害,否则怎会有这样优秀的徒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登门拜访。”张之策恭敬地说道,举手投足间的确彰显着修养。
而恰好这种修养,让陆北辰突然有点儿惭愧。
毕竟他刚才说的一句”我师父很厉害”,纯属是想显摆一下。没想到人家却如此有礼谦卑,来化去双方的尴尬。
原来圣都,也没有那么多眼睛长在天上的人,陆北辰不禁在心里感叹了一声,继而说道,“我没有那么好,之策兄的胸襟气度实在让北辰佩服不已。”
张之策自然明白陆北辰在佩服些什么,也明白他隐约在抱歉些什么,说道,“多年前我也和你一样,从这偌大的考场走出去,心高气傲,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确有这样的资格骄傲,所以我不理会嫉妒的眼光。”
陆北辰看着他的眼睛,心里忽然生出很多思绪,一时间无法说出口。
张之策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说道,“其实你很优秀,不管怎样,我都希望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见到你。”
陆北辰呆呆地看着他,此时的表情只可以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他觉得有些好笑,从没想到一个圣使竟然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
方才围观的一些人,便正在谈论这位威风凛凛,潇洒自如的男子。他也是京城有名的人物,四大圣使之一,张之策。
张之策和冷明哲、云飞扬不太一样,他在修行上境界不算很高,但他却人如其名,策略颇多。
他年纪在冷明哲之上,大概二十来岁的样子。当年参加国试,纯属巧合。因为一张试卷里面谈及一些超凡的洞见,被白老先生一眼相中,惹得圣上要召见这个特别的人才。
因此,他虽然在修为境界中略逊一筹,可是凭借其卓越的思维和谋略,足以让他在圣都站稳了脚步。
或许是因为,张之策是凭借从才情而盛名,相对于很多修行者来说少了一份执念。
也正因为没有刻意的追求,才让这个圣使有些与众不同。
陆北辰沉默了好些时间,思索几番才问道,“之策兄可否告知我一件事情?”
“什么?”
“佛道两家之间,千年前本是一家,如今为何分道扬镳?”
“两者之间的隔阂要从一个故事谈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