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 出发!(1 / 2)
“最快速度拿下瑟堡?”
“不计代价?”
看着最新的一条命令,参谋部内的人非常不解,甚至有好几个美利坚陆军将军更是直接冲了进来,对着艾森豪威尔破口大骂:
“你疯了么?”
“现在就强攻瑟堡,你知道会付出多大代价么?”
打下瑟堡周边的几十个单独的防空塔就损失十几万部队,现在就进攻有近百个防空塔群,那得付出多么惨重的损失?
根据情报。
瑟堡工事群中,有三座配备双联转380毫米的巨型防空塔,以及一千辆四号坦克组成的装甲机动集群,在没有准备妥当的情况下就进攻这里。
最后伤亡恐怕得远超凡尔登。
甚至都不一定能拿得下来。
“执行命令。”
艾森豪威尔目光一冷,厉声命令。
去年六月份,既44年六月份,霸王计划开始之初,也就是局势还没有发展逆变之前,德国人的总兵力只有七百多万。
这个数字看似很多,但在43年,德国人总兵力是一千万,短短一年时间,损失近三百万,可见那时候德国人面对的是何等的溃败。
而且这七百万是包括国内部队,西线部队,半岛部队,以及东线部队的海陆空三军在内总和。
那时候,仅仅东线的盟军就有超过七百万了。
但在六月份,对方完成绝对逆转,不仅仅阻断盟军的霸王计划,歼灭几十万人,甚至还在东线发起全面反击,歼灭俘虏超过百万。
为何德国人能赢?
决定性因素就是那个‘仓库’。
东线盟军的坦克,最近的也需要从屋拉尔运输至前线,最远的甚至要从中亚运输,间隔超过五千公里,而西线,需要从美国本土一路经过宽阔的大西洋才能抵达。
数量被运输方式严格限制,花在路途上的就需要小半个月。
而德国人。
直接从距离前线不到一百公里的‘仓库’取出来,然后开上战场,据说,还没有数量限制。
双方后勤差距这么大,完全补上了兵力的差距,甚至还形成了优势。
能不输么?
也因为这种‘仓库’,害怕敌人以这种‘仓库’为手段,登陆本土,袭击东海岸城市,美利坚被迫在本土部署大量部队防备。
联军需要得到这种东西的详细情报,需要得知如何反制这种‘后勤设施’。
以及。
需要类似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能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超级技术,其在军事上的可怕性,德国人和西太平洋那群人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
哪怕再来一次甚至两次‘凡尔登’也是值得的。
“你这是在故意杀人!你这是在叛国。”
有位将军直接指着艾森豪威尔的鼻子破口大骂。
“这是总统签署的命令。”
艾森豪威尔懒得解释,也无法解释,这种东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一旦传出去会引起骚乱,于是他直接丢出一份富兰克林总统签名的命令。
上面是盟军立刻对瑟堡发起进攻的作战计划。
······
远东。
鬼子二十五军营地。
几个鬼子正围在一起,看着眼前前天分配来的一辆新坦克。
四式坦克。
“哟西。”
看着眼前的新坦克,一位鬼子坦克手忍不住连连感慨:
“这才是真正的坦克。”
一边说着,这鬼子一边摸着那粗大的炮管,口水忍不住流出来。
“是啊。”
旁边的驾驶员也是同样的表情:
“七五毫米主炮,三十吨的车重,超过五十毫米的主装甲,四百马力的柴油机,要是当年有这个,诺门坎绝对不会失败。”
这个坦克车组是老鬼子,当年和撕拉夫在诺门坎对过枪的。
“这是从国内运输过来的?”
有一个后勤鬼子问到。
“国内那群‘大人物’会给我们这个?”
还在炮塔上的车长顿时冷哼一声。
闻言,众人齐齐看向车长,表情疑惑——听车长这语气,前天运输到部队中的最新四式坦克不是帝国本土运输过来的?
那还能是哪里过来的?
众人不解。
“那群腐朽的幕府将军,我们全部死光都不会有人在乎,还会给我们最新的坦克?”
车长冷哼一声。
在彻底控制部队,并清洗了内部的顽固派之后,伊藤和田中持续对部队进行洗脑。
提高待遇,物资腐化的同时。
还将天蝗和国内重臣描述为幕府时代的遗老遗少,试图奴役控制整个帝国。所谓圣战,就是把他们当炮灰,然后好处归高层。
双管齐下。
对于普遍商人阶层,以及本来就在底层挣扎的鬼子兵,这一手效果非常好,在被人剥开武士道伪装后,恨意很轻易的就被激发出来。
他们为帝国尽忠陷身,但帝国怎么对他们的?
如今鬼子部队中,很多人都对帝国高层甚至天蝗心里不满。
“那是谁?”
有人问到。
“这是田中将军和伊藤将军在国外建立的工厂制造的。”
车长说出了伊藤随手编出来的理由。
“伊藤将军,田中将军。”
周围几人顿时兴奋的捏了捏拳头。
得到‘后台’的物资支援后,在提高军饷待遇、生活条件,激发对天蝗恨意的同时,田中和伊藤还将自己伪装成解放大日本帝国的人士,提升个人威望。
“果然。”
有鬼子感慨:
“伊藤将军和田中将军才是能拯救帝国的人。”
“抓紧训练,我们要为自己,为家人,为大和民族开阔疆土,争取宽阔的生存空间。”
车长说出了伊藤的洗脑宣传。
“嗨。”
周边鬼子顿时精神大振,再次钻入坦克启动开始训练。
相比于鬼子老一套的武士道洗脑,虚无的精神荣耀满足,伊藤和田中的牌明显更好,不仅仅满足物资需求,烟,酒,肉齐全,军饷发满,还搞出了为自己,家人,大和民族奋战的理念。
去除了天蝗这个中介/中间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