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大融合(二)(1 / 2)
华夏国为了保护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创新,也参照现实世界的办法,在法律中增加了一些类似于专利法的条款。
这样的保护措施,极大的激发了那些有想法的劳动者们的创造力。
在城市单元地下部分的修建过程中,会大量地使用钢筋的连接工艺。
在现实世界中,钢筋混凝土施工的钢筋连接方法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绑扎法、电焊法和机械接头法。
绑扎法施工简单、效率高、不损害钢筋,但其缺点是钢筋浪费太大,骨架容易变形。
电焊法的优点是钢筋骨架牢固、不易变形、节省钢筋,缺点是伤害钢筋和耗能。
机械接头法的优点是不伤害钢筋、专业化程度高(规范)、操作简单,缺点是工艺麻烦、安装不方便、耗能。
从三种接头法的测试情况来看,机械接头法的接头强度高,与母材等强,连接质量稳定、可靠。
对于一些直径较大的钢筋来说,普通的绑扎法并不适用,而电焊法对焊工个人的焊接技术和焊接设备的要求较高。
可机械接头法采用的大多是挤压法和螺旋法,这两种工艺都需要专门的接口加工工具,而且连接过程并不是想像那样简单。
在华夏国各种岗位和知识的大融合时代,木匠建议采用卯榫结构来进行钢筋接头的连接。
传统的卯榫结构,在保证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地进行连接,而且表面看不出明显的连接点。
只不过,钢筋的加工并没有木头那样轻松,所以,只能采用接头相对简单的楔钉榫。
而且,为了进一步增强钢筋接头的连接强度,木匠和钢筋工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他们用木棍作为试验材料,根据钢筋的特点,试验了上百种不同的榫头样式。
最终,他们根据钢筋材料的加工方式,确定了一种便于钢材加工的榫头样式。
钢筋接头被加工成两个可以契合的榫头,外面再套一个套筒。
只不过,这个套筒里并没有丝口,而是通过楔钉对接头和套筒进行锁定。
由于在连接时并不需要旋转,或者用专门的挤压机械进行挤压,所以连接固定的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更方便的是,只需要取出楔钉,就可以分开套筒和接头的连接。
确定了最终的楔合连接方式后,他们又在平台上发布了一个任务,并付出了一定的华夏币。
在任务平台早已覆盖华夏国所有劳动者的情况下,任务平台会根据发布任务时选择的要求和分类,自动向具备相关技术能力的成员推送任务邀请信息。
在这样便捷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支持下,华夏国的铁匠与机械加工方面的顶尖技术人才,通过接受任务的方式直接、快速参与了进来,对如何设计制造一个简单方便的钢筋榫头加工设备进行研究。
这样高效的人力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是现实世界里的社会运行模式无法做到的。
至少,大量底层人士的想法,如果没有强大的人脉关系的话,是得不到相关技术力量的支持的。
这也就导致很多的奇思妙想,最终却没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