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八章 五维收束(1 / 2)
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什么要不辞幸劳,观想模因?”在他看来,观想模因的难度比之观想基因符文链上升了万倍不止,这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元婴期寿三千,以普通元婴修士的修炼速度来算的话,凝聚七魄需要花费一千五百年,平均两百年凝聚一魄,凝聚三魂一千五百年,平均五百年凝聚一魂。
若不是秦渊重组基因符文链,成就玄灵造化体,也不能在短短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凝聚七魄。但至此,秦渊之前所凝聚的雄厚底蕴也消耗的差不多了,玄灵造化体对于凝聚三魂更是没有丝毫帮助,所以,要想凝聚命魂,即使是按着最好的资质,亦需要花费两三百年的时间。
“根据法灵推衍,只需成功观想命模因九次,本尊就能凝聚命魂,而根据法灵计算,本尊成功观想命模因所需时间只需五十年。”这就是法灵给秦渊的答案。
“五十年?”秦渊惊疑,五十年时间观想出命模因,似乎很长,但模因观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即便是秦渊的阴阳螺旋观想法,至此已经能轻轻松松观想出所有的基因符文链,但这前前后后所花费的时间却是不断。但秦渊要想观想出命模因的话,首先的一个难题就难住了他,那就是时间。
模因随时而变,秦渊所需要观想的模因并不是已有的法灵所扫描储存下的模因结构,而是当时当下的模因结构,也只有这样,秦渊所观想出的模因才会与体内的命模因引发共振,继而凝聚命魂。
不难看出,要想在短短时间内,就观想出完全变了一副模样的模因结构,难度可想而知。而根据法灵对于已经存储的三十五万多不同模因的推衍,二息时间变化所构成的图纹比之一息变化的图纹结构简单了那么一丝,如此层层叠加,以此类推下去,不出意料的,十二万九千六百息图纹的玄奥繁复结构,竟然是一息图纹百倍不止。
阴阳螺旋观想法,经过秦渊数百年的勤练不缀,才能在瞬间完成观想,但模因最长的存在时间也至多只有十二万九千六百息时间,也就是两年半左右的时间。而要让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观想出模因,难度不言而喻。
三百年与五十年的差距,在修士眼中自然不算什么,但在当下这个时节,时间却又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越是能更早的进阶,于此乱世才更能立足;更且做此决定,也不全为了之前的原因,更深一层而言,与模因形成共振,才是法灵建议秦渊选择此方法的最重要原因。
模因共振,本质而言即是秦渊的精神意志主动与自身最神秘灵魂取得联结的方法,在那共振的瞬间,究竟会发生怎样的莫测变化,才是法灵,或者说秦渊的本能想要探究的原因所在。这听上去颇为怪异,就仿佛是用手指去碰触手指内的骨头。
要想在五十年内完成这一修行,法灵给出的方法,即是从一息图纹模因练起,慢慢的增加到两息图纹模因,继而渐渐增加难度,最后直到十二万九千六百息图纹模因。而在此之前,秦渊却是需要把十分之一固定不变的模因符文观想圆熟。
时光匆匆,外界风风雨雨五十年,却打扰不到谷中山庄的宁静安详。
此时,密室之中,秦渊的观想也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
五十年来,秦渊的前五年是在观想那十分之一固定不变的模因中度过的,从刚开始的磕磕绊绊,但五年之后一息之间的瞬间观想,秦渊可是一丝时间都没有浪费。
而之后的四十五年,秦渊从现有储存的一息图纹模因开始练起,逐步增加观想难度,三息图纹模因、四息五息……直至十二万九千六百息图纹模因。
这样的修炼一直持续了四十年之久,到了这个时候,秦渊对于十二万九千六百息图纹模因已经有了较大的把握,至此,秦渊进入了实战阶段,也就是开始观想自身模因中变化的图纹。
但实战与修炼又是两回事,每一次往往模因观想到一半,模因中的图纹就因为时间的原因而变化为其他的图纹,每一次的失败都让秦渊在法灵的辅助下查漏补缺,快速的积累经验,进步神速。直到五年后,秦渊终于有了万全把握,时间刚刚好,五十年,与法灵测算的时间一分不差。
“一万两千三百二十息图纹模因,即将开始,请本尊做好准备。”
秦渊整肃精神,只是一息时间,最新的模因已经被法灵扫描并出现在秦渊识海之中,又一息,模因在秦渊心中了然于心,而叶状模因的边缘已被观想出来,接着识海中的神念汹涌而出,化为普天盖地的细微蝌蚪符文,如织网般井然有序的涌入模因内围缺口之上,蔚为壮阔。
从识海上空看去,就像是一叶树叶被某种东西从中央向着四周啃噬后,迎来了时间的倒流,看上去无比怪异。
模因的“修复”很快,但看到那仿佛没有尽头的空洞,与法灵融合的秦渊也不由有些气馁,但这些情绪影响不到秦渊分毫。不过这一次不同,秦渊能清晰的把握到,在时间耗尽之前,模因的修复能够完成。
就在时间还剩下三息之时,秦渊神念所凝练的最后一枚模因符文正正的嵌在树叶模因中央。
嗡的一声,就在模因观想出的瞬间,似乎与自身的模因进入了某种不可名状的共振状态。
那一瞬间,万籁俱寂,秦渊的六感,乃至神念感知全都陷入黑暗,而那一刻仿佛也进入了时间静止状态。此时秦渊心头只有一点灵光闪烁,并开始无限往上拔升,拔升再拔升。
在他的感觉中,那无限上升的空间似乎没有尽头般,仿佛度过了无穷无尽的时空,直到,啵的一声,秦渊心头灵光挣脱了某种束缚,就像是跃出海面的小鱼,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