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第644章 新一代的巡洋舰(1 / 2)
PS:马上就是粉丝节了,求支持!
………………………………………………………………
相对于其他列强,中国的战舰型号是很少的,可能就只有潜艇和航母的型号多一些。其他的各类战舰型号都不多。
比如重巡洋舰吧,中国从1909年开始的第一期海军装备扩充计划到目前为止,服役的重巡洋舰虽然有30艘,但也只有4种型号。
分别是1911年开始服役的青城山级(青城级),一共建造了8艘,分别是青城山号、峨眉山号、雁荡山号、天山号、栖霞山号、大兴安岭号、黄山号和庐山号。最初的青城山号和峨眉山号已经在1936年退役。
1916年开始服役的长白山级(长白级),一共建造了8艘,分别是哀牢山号、宝台山号、富青山号(即“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脉的名字来自蒙古语,意为“富饶青色的山”,1915年改名“富青山”)、王屋山号、大娄山号、九嶷山号、动宫山号、高黎贡山号。
1919年开始服役的南岭级,一共建造了8艘。分别是南岭号、大庾岭号、骑田岭号、萌渚岭号、都庞岭号、越城岭号、小兴安岭号和仙霞岭号。
然后就是1922年开始服役武夷山级,在20到30年代的整个海军假日期间,中国就只新建了8艘武夷山级,时间跨度长达15年,平均两年一艘。分别是武夷山号、巫山号、唐古拉山号、阿尔泰山号、大巴山号、五指山号、完达山号和吕梁山号。
其中,青城级是当时公认的“超标重巡”,建成时标准排水量15950吨,满载排水量17000吨。主炮为4座三联装240毫米50倍径主炮,双联130毫米50倍径副炮8座,布置在舷侧。中日癸丑战争后,青城级就开始接受改装,换装成了双联装280毫米50倍径主炮。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谈判,这种“超标重巡”就成为扯皮的重点,最后中国只得让步,又将他们改成了三联装210毫米55倍径主炮,符合了条约要求。
第二种长白山级是真正的重巡,标准排水量13000吨,满载排水量16000吨。主炮为4座三联装210毫米50倍径主炮。
第三种南岭级是在长白山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标准排水量提升到16000吨,满排18800吨。最大的改变是主炮变为三座三联装210毫米55倍径主炮,虽然火炮数量比前两种减少了,但这是一种新型的速射炮,1918型210毫米舰炮。每门炮的射速可达每分钟12发,没错,这就是原时空的Mk.16型8吋55倍径主炮,大名鼎鼎的“8吋机关炮”,当然在本位面就是“210毫米机关炮”了。
第四种武夷山级是条约型重巡洋舰,我们都知道,这个条约就是用来钻空子的。按照华盛顿条约,各国的重巡洋舰标排不得超过15000吨。大家都在玩秤,中国自然也不例外,武夷山级的真正标排是17200吨,是中国建造过的最大的一型,但是报称却是14980吨。当然,火力上倒是没超,还是三座三联装210毫米55倍径主炮。
当海军条约结束后,中国虽然没有上马新的重巡,但是却开始玩起魔改。把三十艘重巡洋舰先回送进船坞,进行现代化改装。除了换装燃气轮机和新的雷达、声纳、计算机和火控系统,去掉水上飞机,加装直升机平台之外,还全部进行了导弹化改装,就连主炮也改了。
6艘青城山级和8艘长白山级被拆除了一座后主炮塔,改装成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主炮改为了双联装310毫米50倍径主炮。
南岭级则是通过调整上层建筑,挪出了安装垂直发射系统的位置,同样的他们也把炮塔换成了双联装310毫米50倍径主炮。
而一战后建造的武夷山级,改动就更大了,它们在设计时就已经已经考虑到了今后的导弹化改装,预先就留下了足够的改造空间,在38年的现代化改装时,它们被去掉了2号和3号主炮塔,全部更换成了导弹垂发系统。一号主炮塔也更换成了双联装310毫米50倍径主炮。
之所以会这样更换主炮,是因为在一战和战后的实弹试验当中发现,随着科技进步,各国的造船水平越来越高,8吋级别的火炮对于巡洋舰级别的目标已经难以造成致命伤害,虽然210毫米机关炮射速惊人,但往往只能给对手洗甲板,很难击沉对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