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南非之殇(九)(2 / 2)
再说,政治有一种模仿效应存在。如果允许东非行政区存在公开的诸侯制度,那么亚洲本土是不是可以某种程度的允许。即便是韦泽本人在世的时候无人敢这么弄,韦泽死后呢?毕竟大一统的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营运成本超高的玩意,封建制度可以把很多包袱抛掉。
但是王明山没有立刻说话,他愿意给韦坤一些时间来让韦坤自己发挥。年轻人的成长都有问题,王明山年轻的时候因为个性问题差点要撂挑子不干。若是只要犯错就去一棒子打死,王明山早就不知道被打死了多少次。而且年轻的时候谁考虑问题能够那么全面,有这么一个机会,王明山也想看看韦坤的水平有多高。
韦坤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在对他设计的讲述当中去了,在韦坤的设计里面,封建制度的暂时存在只是过程而已。他希望能够通过不断从封建势力手中抽取劳动力的模式来弱化封建势力,最终利用人力优势反过来解决封建制度。
听完了这部分,王明山再也忍不住,脸上露出了那种老年人看着荒谬计划的笑意。韦坤用一种受了伤害的情绪停下讲解,问道:“王书记,您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么。”
王明山还是带着那样的笑容说道:“问题就在于你觉得基层会和上层一条心。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咱们民朝都没这回事。每个阶层都有每个阶层的利益,看问题都是先看屁股坐在哪里,然后再看他们提出的意见。人有阶级属性,即便是同一个阶级里头,不同的阶层也有不同阶层的利益所在。你允许封建的基层合法,再试图通过削弱基层消灭封建制度,完全是找错了方向。”
“王书记,你这话让我感觉不太对吧。”韦坤并不支持这样的态度。
能够教育年轻的同志,还是有前途的年轻同志,王明山心情变得很好。对韦坤摆摆手,王明山说道:“韦坤,你不要把民朝制度和非洲的现状相提并论。民朝制度的基础是大家都认为我们是民朝的人民,我们是同一个国家。民朝行政制度的基础是,你必须认为自己是行政体系里面的一员。这一员有权利,有义务。封建制度可不是这回事。封建制度的权利和义务从来不对等,你瞅瞅英国,曾经说英国有过大宪章。后来我查了资料才知道,英国没有成文宪法。而且英国只有臣民没有公民。臣民和英国王室并没有等同的权利和义务。而你的搞法就是用民朝的制度来营运封建制度,这本就是驴头不对马嘴的事情。你要么搞民朝的制度,要么就搞真封建。走中间道路的都只有失败。这可是你爹反复强调的事情。”
韦坤没想到王明山最后居然把韦泽被搬出来了,一时间他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当然,王明山所说的内容韦坤其实也能理解一部分。王明山明确指出了民朝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本质区别,维系民朝当下的不是韦泽的家天下,而是韦泽为国家的贡献大到彻底改变了民朝人民的衣食住行。民朝人民感受到了这样变化之后,选择认同韦泽和民朝。也就是说韦泽耕耘在前,民朝人民的追随在后。
与韦泽的行动相比,韦坤的考虑就基于让别人在前面努力,韦坤希望能够在后头收割。韦坤自己当然知道自己的小算盘以及支墩建设背后的诡计,所以王明山的反对让韦坤原本那些希望诡计得逞的小心思受到不小的伤害。
“韦坤,你前面的所作所为我都很欣赏。你能拿了自己开发出来的竹笋,我当时觉得你和你爹很像。都督这一生,都是他拿东西给我们,他拿东西给国家。然后呢,我们觉得他拿出的东西我们不喜欢,人民觉得他让大家越来越累。我想你大概能理解这点。”王明山有些怀念的说道。谈起韦泽,王明山能想起的就是他自己的一生是如何跟随着这位伟大的皇帝前进的一生。几十年如一日,看着只是弹指一刹。但是回过头看,才知道到底建立起何等的丰功伟业。
韦坤却没有这样的感受,王明山描述的世界与韦坤认知的世界有太大的差距。例如韦坤觉得读的是韦泽主导编写的教科书,指导社会运行的是韦泽起草的宪法上衍生出来的法律。看到的是对皇帝韦泽同志的尊崇,听到的是对韦泽皇帝同志的敬爱。这与王明山所说的‘革命功臣对韦泽不喜欢,人民对韦泽不满意’完全不是一回事。
“王书记,既然当年你们并不喜欢我爹。那为什么要跟着他走?”韦坤调整了情绪之后,带着强烈的情绪质问着王明山。
王明山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指责而生气,他甚至觉得韦坤能够只用这么指责的情绪已经证明这娃挺有涵养的。即便韦坤现在是破口大骂王明山是奸贼或者胡说八道,王明山都不觉得意外。而且王明山相信,这场官司即便闹到韦泽跟前,韦泽也会支持王明山。
“韦坤,我们跟着你爹走,唯一原因就是不跟着你爹走,我们要死。”王明山郑重的说道。
韦坤一愣,他从来没想到事情竟然是这样。然而转念一想,他突然明白了为何他母亲那么聪明的女子竟然肯给人做妾室。不管别人怎么看韦坤的母亲李仪芳,在韦坤的心目中,母亲李仪芳不是个趋炎附势之辈。如果当年的世道如同现在,国家极力鼓励女性出来工作,宣传‘妇女能顶半边天’,通过法律和制度保证妇女独立的财产权。想来李仪芳绝不会靠男人来生活,更不用说沦为家族向上爬的贡品。以李仪芳的个性,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她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被献给某个‘山大王’。
‘山大王’这个形容韦泽的词,是韦坤听母亲李仪芳说过好多次的话。即便是李仪芳对韦泽本人并不小看,但是李仪芳也是用这么一个充满负面意思的词汇来形容当年对韦泽的看法,即便那时候韦泽已经是太平天国的堂堂齐王。最近韦坤接到母亲李仪芳的信,信里面讲,李仪芳没有跟着韦泽北上去北京。而是在南京买了一处她非常喜欢的房子,一个人在那边住。而且李仪芳还透露出一些想让韦坤的老婆带着韦坤的孩子到她那里住的意思。
这样的独立的李仪芳才是韦坤熟悉的,但是别人看到的李仪芳则是一个不争不抢,更没有嫉妒情绪的皇帝韦泽同志两位夫人中的一位。这种与事实不同的看法让韦坤认同了别人其实没有宣传的那么尊敬皇帝韦泽同志的可能。
王明山不管韦坤怎么想,他感叹的说道:“当年我等追随都督,是跟着都督就能活的更好。至少十个里头能活下来八九个,至少也是七个人。别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跟着都督,我们牺牲的远比活下来的要少得多。而我们只要能够活下来,就能得到荣誉,报偿。所以大家觉得这时候再骂,那就真说不过去。”
韦坤傻呆呆的听着,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王明山这位革命功臣。能够如此坦率的说实话,韦坤感觉非常佩服。
“韦坤,以我的看法,我觉得你爹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教大家读书认字。你……你哥他母亲在你爹的指导下编写了《新华字典》,这真心是大事。满清也编了个《康熙字典》。鞑子们装着有文化,弄得字繁复不堪。你爹公开说,确立简体字,编写新华字典的目的就是要能更加有效的普及文化,普及教育。一个十笔就能写完的字,和一个三十笔才能写完的字,更容易的学的是哪个字,这是明摆的事情。正因为大家读书认字了,这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你爹到底在说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同你爹所说的话。欲取之,必先予之。我现在才明白这话是多么对的话!”
王明山的语气越来越激动。韦坤则听的越来越呆愣。身为韦泽非常器重和新任的革命兄弟王明山描述出来的那个世界,与韦坤想象的差距太大。但是,韦坤又觉得王明山描述的这个世界,才更像是一个真正的世界。那种表面上无比正确美丽的描述,看着太假了。
...
↑返回顶部↑